蟋蟀城网——蟋蟀论坛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515|回复: 20

[分享] 宁 津 蛐 蛐 (作者李存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29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实得 于 2013-7-29 17:19 编辑


4c3ce62eh91a3950276e7&690.jpg

4c3ce62eh91a39fd2348c&690.jpg

4c3ce62eh91a39c11c593&690.jpg

4c3ce62eh91a3a313446a&690.jpg

4c3ce62eh91a3a7a692cf&690.jpg

   宁津隶属山东德州,以前曾属河北,变换了几次,现归山东。它是一个紧靠运河东岸的平原县。     记得大约三十年前,国内曾演过一部电影《红牡丹》,蒋大为唱的一曲《红牡丹之歌》让全国歌迷都跟着唱,那电影的故事情节、演员的戏路、场面上的武功也深深打动了观众。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很多场面是在一条河里的船上拍的,那条河就是古运河,戏班转移或住宿也在一条靠纤夫拉动的木船上。三十年前的那些河段,跟我今天在鲁西北见到的古运河还是同样的形象。这让我十分满足。后来听说,戏中的一些主要演员也是来自宁津。旅行途中能捡回一些过去的回忆,也算是一份惬意与安慰。
     那么大的一个县,有美食、杂技、武术和规模庞大的国际家具城,在浙江海宁时,我参观了一个皮革城,它的诞生犹似一个神话;而宁津县的家具城,看了之后,似乎给了我更大的震撼。然而这些我都没有记下来,可写在这里的却是宁津的一种小虫子,它们的名字叫蛐蛐儿,也叫蟋蟀,还有一别名为促织。
     我在宁津县招待所住了五日,楼前,有几亩地大的一个园子,园子具有一种乡野风味,有蔬菜也有杂草。无论白天晚上,那蛐蛐儿叫成一片,没有领唱伴唱,也没有指挥,如夏日蝉鸣,似百鸟噪林,是一种谁也不甘落后的大合唱,是一种美化点缀大自然的天籁之声,记住了窗前园子里的歌声,就记住了宁津。
   离开宁津半月,我到天津住了一段时间。早上在一片长满杂草的空旷地散步。突然,一只愣头愣脑的大蛐蛐跳到了我的脚下。我突生异念:这宁津蛐蛐怎么跟着我跑到天津来了?这里不是更冷吗?我伸长脖子细看,这家伙长的怪怪的,青不青黄不黄的,慢慢向前蹦跶。我跟踪而行,看到它那调皮的样子,又情不自禁地想到了《济公斗蟋蟀》、蒲松龄的《促织》和法国法布尔的《昆虫记》。
                                              (二)
    别看蛐蛐是种在乡野黄土干地生长的一种小虫子,可它‘上得厅堂,下得厨房’,黎民百姓的炕头它是熟客,皇帝老子紫禁城里的后宫它也能常来常往。这是一种有着通天本领的乡下小精灵。
虫小本领大,它是混迹亮相媒体的大王,凡是人类拥有的各种媒体几乎它全上了。我想影响最大、人们印象最深的应数《济公斗蟋蟀》、《促织》和《昆虫记》。
1、    南宋时,在罗承相府里干木匠的张煜,得知罗公子斗蟋蟀赢了很多银子,便好奇地去偷看,不料刚揭开盖,蟋蟀就逃掉了。罗公子大怒,打了张煜一顿。要他三日内还回蟋蟀,否则要他的命。张煜没有活路,无奈投河自杀。恰好被路过的济公救起。济公是位佛法无边的人物,他知道张煜袋子里还有三文钱,就去买了一只半死的蟋蟀,找到了罗公子,扬言他的蟋蟀能斗败大公鸡。罗公子就令家人抱来一只大公鸡与他打赌,结果小蛐蛐一战而胜。罗公子花了500两银子将他的蛐蛐买下。济公将银子接济了张煜,让他离开此地自谋生路。罗公子得到了这只神奇的小蛐蛐后十分得意,视若珍宝。一次蛐蛐跳出盆外,他匆忙追扑,蛐蛐儿却钻到地下,罗公子令人将地砖全部挖起,而蛐蛐之叫声又从墙根传来,罗公子又命人掘墙拆屋。蛐蛐叫声在哪里,他就挖到哪里,结果整个承相府都塌了,作恶多端的罗公子被压在里面,受到了济公的惩罚。
2、   记得在读初中时,没有语文课本,而有文学和国语两本书。在文学课本里,有一篇课文,就是蒲松龄的“促织”。从那时开始,我就知道蛐蛐还有一个名字促织。这种小东西,因能鸣善斗,自古就有人善养。据记载,中国家庭饲养始于唐代。当时无论朝中官员,还是乡下百姓,人们在闲暇之余都喜欢带上自己的“宝贝”,聚到一起一决高下。
     小说一开始用得是“明朝宣德年间”,没有说他本人所在的‘清朝乾隆年间’;说得是陕西华阴县,也没有说是山东淄川蒲家庄。那个地方有个叫成名的人,那人是个读书郎,可就是从未考中秀才。小说用了这样一个人物,隔山隔水的,离山东大老远,而且这小虫也不是陕西所产,但蒲老先生这样写,他是动了一番心思的。
因为这是作者深刻揭露黑暗现实的篇章之一,他用了曲折的写法,开头就点名故事发生在明朝陕西华阴县 ,这样既可放手一写,又可避开清初严酷的“文字狱”他是借前朝故事来揭露黑暗现实,而且批判的锋芒直指天子。
    在《聊斋志异》中,他刺贪批奸高人一等,写妖说仙更无人可及。在那个年代,好多文人学者因手中的笔火烧身,下狱毙命,但蒲老先生安然无恙,他仗着自己笔法高明,才敢写“促织”,用一只小虫,直接讽刺当朝皇帝乾隆。
3、  世界上还有一位认真写过蟋蟀的是法国的法布尔(1823——1915)。他生于乡下普通人家,少时干过杂工,当过小贩,后因刻苦读书学习,成了世界上著名的昆虫学家和大作家。达尔文在《物种起源》里称他为一位“罕见的观察者”。他一生心中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性质,写出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他以人性关照虫性,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态、繁衍和死亡,无不渗透着人文关系;并以虫性反观社会人生,睿智的哲理跃然纸上。
    《昆虫记》长达十卷,每一卷又由许多章节组成。
不同于其他文学作品的是,《昆虫记》不是作家笔下创造出来的世界,而叙述过的事情都来自于他对昆虫生活的直接观察。有时甚至是某种昆虫习性的细枝末节。
法布尔之所以被誉为“昆虫界的荷马”,并曾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除了《昆虫记》那浩大的篇幅和包罗万象的内容之外,还有优美而富有诗意的语言。
  《昆虫记》融合了科学与文学,这就意味着它既有科学的理性,又有文学的感性。
在《昆虫记》中,作者写了许多中国读者非常熟悉的一些昆虫,如蚂蚁、蝴蝶、蟋蟀、蜘蛛、蝗虫、蜜蜂、萤火虫、蝉和螳螂等等。
     因本文写的是蛐蛐,所以就摘录《昆虫记》中“蟋蟀的住宅”文里的一段,让读者欣赏。
    “4月之末,蟋蟀开始唱歌;最初是生疏而羞涩的独唱,不久,就成了合奏乐,每块泥土都夸赞它的奏乐者了。我乐于将它列于春天唱歌者之首。在我们的废地上,百里香的欧薄荷盛开时,百灵鸟如火箭似地飞起来,放开喉咙歌唱,将甜美的歌曲,从天空散布到土上。下面的蟋蟀,唱歌相合。它们的歌单调而无艺术性,但它的缺乏艺术性和它苏醒之单纯喜悦正适合,这里惊醒的歌颂,对于这种二重唱,我敢说蟋蟀是优胜者。拿它的数目和不间断的音节来说,是可以当之无愧的。摇荡在日光下,散布着芬芳的欧薄荷,把田野染成灰蓝色,即使百灵鸟停止了歌唱,田野仍然可以由这些纯朴的歌手得到一曲赞美之歌”。
                                           (三)
1、  在宁津采访蛐蛐,竟无意间发现了一桩非常有趣的事实,想来想去也不得其解。京杭大运河流经四个省份:河北、山东、江苏和浙江,而这四省则是蛐蛐的最主要的产地,而每年来宁津捉蛐蛐和买蛐蛐的,绝大多数也是来自沿运河的城市如北京、天津、徐州、苏州、无锡、南京、上海和杭州等,虽也有西安、广州和香港等地的客商,那也不过是种补充与点缀而已,我也不明白,这蛐蛐怎么与大运河也能结缘。尤其是这河边的宁津,已成了蛐蛐的“王国”,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叫“集散地”。
    这宁津蛐蛐,把历史上的许多人物都扯了进来。
    在北宋末年,中国出了两个亡国之君,一个是徽宗,一个是钦宗。他们在被押解去幽州的路上,身边还带上了宫廷里的蛐蛐。一日,进入宁津地界,风雨雷鸣,天气骤变。车上的蛐蛐罐子全被撞碎,蛐蛐儿纷纷逃了出来,在地上振翅高歌。钦宗见状,泪流不止。唉声叹气地对蛐蛐们说:“尔等早早逃去,待到天朝盛世,再让你们拜帅称王”。果然八百多年后,宁津蛐蛐夺标为王,称霸中华。
   谁也不会想到,“老佛爷”慈禧太后也是位蛐蛐迷。一日,她让李连英想法到山东宁津物色两只上好的蛐蛐,准备搞一场宫内蛐蛐大赛,庆祝自己的生日。李指派了两位太监到了宁津。两人不懂蛐蛐之事,只顾选了两只大个头貌似美观的母蛐蛐带回宫中。开打之日,两只母虫上场即败,这下丢了慈禧的脸面。责问起来,原来两只虫在当地是著名的“雌蟋”。“老佛爷”一听大怒,把两位太监打入了大牢。
   相传民国年间,宁津的蛐蛐就走红了天津卫,并得到了天津市公安局长——张学良的弟弟张学明的厚爱。一日,一辆黑色小轿车开进了天津最大的蟋蟀市场——甘河市场。车内走出两位全副武装警察模样的人,问到陈建营是宁津陈庄人,仔细看了看他的虫子,就把人和盆盆罐罐全部带进了公安局,路上,陈建营吓了个半死。虫子中,有只“金头大王”,被局长一眼看中,并付了大价钱。这是陈建营第一次得了一堆白花花的“袁大头”。张学明对“大王”喜爱有加,精心喂养,但一日,“大王”不明不白就死了,张局长伤心至极,并厚葬了“大王”。
2、 前面讲了三个宁津蛐蛐传说中的故事,为什么这块平原地上的蛐蛐如此受宠呢?
        中国的蟋蟀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具有浓厚东方色彩的文化生活,是中国的一门科学,也是中国的艺术。中国的蟋蟀文化主要发源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中下游。南方以江、浙、苏、杭为代表;北方以京、津、河北、山东为代表。而真正的蟋蟀的产地,则以齐鲁平原地区而闻名于全国,齐鲁有蟋蟀王国之雅称,而宁津则又是蟋蟀王国王冠上的宝石。而宁津特有的地理位置,土壤种类与生态条件,以及相应气候因素,常年品种籽粒特性的遗传,使宁津得天独厚,所产的蟋蟀将南北虫的优点集于一身。
   宁津能产好虫,这与当地的地质地貌密不可分。据史料记载,公元前602年到今天的2600多年间,黄河有六次大变迁。26次大改道,1590次大决泛。其中涉及宁津县的就有十几次。每次都留下了大量的沉积物。这就给蛐蛐代代生存储存了大量的物质财富。
    人们大都知道,蛐蛐生长的适应性很强,各地质露头,地形地貌,只要有杂草生长,就可能有蛐蛐生长生存。但是表面看地质地貌与蟋蟀关系不大。若是要蛐蛐生长的个大体强、皮色好,那就与地质地貌地形很有些讲究了。古谱上记载,北方产的硬辣之虫多生于立土高坡;而深色土中出淡色虫大多善斗,淡色土出深色虫必凶。因蟋蟀生长发育所要的各种矿物质、无机盐及微量元素,一方面来自植物食物,而另一部份却来自土壤。宁津的成土母质系黄河第四纪冲积物,富含钙质、铁锰及各种无机盐、矿物质供蟋蟀吸收利用。根据宁津初步的蟋蟀调查,宁津个大体质好的虫多出自平坡地这种地形地貌,如尤集、柴胡店和陈庄等地。
                                         (四)
    人类只知道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对于人类之外的生物也是如此。南方有这样一句话:“哪里的泥鳅吃哪里的泥”。而这宁津蛐蛐,就占据着这里的天时地利,所以才能占领着这块高地,为全国之首,当仁不让的冠军之地。不仅是近年来全国蟋蟀大赛的冠军,而且在香港的蟋蟀比赛中两次夺魁,所以尤集乡的陈庄已形成了全国性的蟋蟀市场。
    中国斗蟋蟀之风已上千年,而且经久不衰,历史上多少名流、学者、书画家等都留下了关于斗蟋蟀的诗、词、书画及精辟论述。养蟋蟀应是一种正当健康的文化生化,是一种高尚娱乐。古人云:“天下顺治在于民富,天下和静在于民乐”,今日人们捉虫、卖虫、买虫、斗虫,正是一种国泰民安、丰年盛世的表现。
   所以,山东宁津产蛐蛐、卖蛐蛐和自然形成市场的新闻消息不径而走,二十几年来,各种媒体都没有放过,如新华社、香港《东方日报》、《科技日报》、《羊城晚报》、《大众日报》、《齐鲁晚报》、《德州日报》及近几年的电视、网络等,皆对宁津这种蛐蛐文化现象进行了各个方面的报道及传播。
   我到达宁津的时候,已是国庆节前的九月中旬,运河边的大平原上,对于蛐蛐这种小东西,气候相对来说已偏冷,乡下的蛐蛐市场已近尾声。为了满足好奇与兴趣,我到了县汽车站不远处的一个市场。听说在旺季,这个市场要比眼下的要大好多倍。虽然只有二十几家卖主,也像个小市场,一家摊档挨一家摊档。有的顾客一边看虫,一边谈贾论价。我分不出蛐蛐的公母,不懂它们的优劣。但还是走了几个来回,原来那些蛐蛐的家就是一些圆形带盖的比茶壶大而比茶杯小的陶罐。有大有小,也不一致。我只问了一句话:“盖子这样严密,晚上会不会将蛐蛐闷死在里边?”卖家不肖一顾地看了我一眼,说:“那怎会呢?”一句话就把我自己暴露出不是真正的买家。
    我还参观了几家出售扑捉蛐蛐用具的商店,小笼子、特制的手电筒和夜间入庄家地防潮湿的衣物等。听说在扑捉蛐蛐的季节里,有不少人将此当成了一种临时的职业。既然有这样大的一个市场,有那么多人赶到这里来购虫,作为主人,总得准备充分丰裕的货源吧
    听一位当地的司机同志告诉我,蛐蛐这种小东西,寿命只有几个月,别看它们叫起来那样悦耳,斗起来那样勇敢,但它们过不了这平原上的冬天。当来年你再听到身边蛐蛐不知疲倦的叫声时,那已是它们的下一代了。因此,一些养蛐蛐的人家,北方的寒流一来,便给蛐蛐们穿上小衣服,给它们吃热量多的食物,而且每日还给它们洗洗澡,刷刷牙……这样做,就是能让这些小东西们多活些时日。它们在旷野,自然不用你去管它们,既然你把它们“请”回家,就要像法国法布尔在《昆虫记》里所说的:“要以人性关照虫性”。
    等我把大运河的里程走完之后,能否再来一趟宁津,到乡下哪个地方,像法布尔一样,亲养看一看蛐蛐这小东西怎样在大运河边的厚土层里生活、筑巢、歌唱、繁衍,但我不会捉它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29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坐沙发上,慢慢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29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菩提青 于 2013-7-29 17:05 编辑

“要以人性关照虫性”好文章。转帖辛苦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29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好[s:1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29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辛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29 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29 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29 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29 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29 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29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29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菩提青 发表于 2013-7-29 17:00
“要以人性关照虫性”好文章。转帖辛苦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29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29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29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请使用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0534-5886020(山东)|010-68485953(北京)|手机版|蟋蟀城论坛 ( 鲁ICP备12010671号-1 )

GMT+8, 2024-10-2 14:36 , Processed in 0.15625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12-2020 蟋蟀城网 蟋蟀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