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3-12-12 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可信的史书
夏朝不存在?为什么?难道夏朝的故事不是白字黑字地写在历史书上吗?那些外国学者说,这个王朝的历史实在太缥缈,太缺乏证据了。记录夏朝情形的文字,比夏朝的年代——如果它存在的话——晚了1000多年。
最先提到我国历史上有一个夏朝存在的,是号称西周初期的文献《尚书》,它里面不止一处都提到了历史上的“有夏”或“夏”。周初著名政治家周公在这部书中说,夏朝本来是顺应天命的,统治的年头也不短,但由于他们的后人表现不好,结果被商朝统治者革去了他们的“命”。不过有人考证,《尚书》中提到夏朝的那几篇文章其实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人伪造的,而当时夏朝已经灭亡将近一千年了。
最系统地记录夏朝历史是要数司马迁的《史记》了,可是也不过记载了大禹治水、少康失国、夏桀亡国等几个重大事件,然后把夏王的名字一代一代罗列了出来。此时距夏朝灭亡也已经一千四五百年了。
按照历史研究的一般规则,当时人记当时事,这种第一手资料价值最高。像《尚书》、《史记》这样晚了上千年的记载,严谨的学者对其可信度大都是持保留态度的。因为在如此久远的时间里,一段历史很可能被添油加醋、以讹传讹,即使司马迁这么杰出的历史学家也无法保证自己写下的都是真实的历史。
恰恰相反,现有证据足以证明夏朝的存在,只是还不能得出具体的历史年表而已!
1、杞国:
杞国是中国历史上自夏代到战国初年的一个诸侯国,国祚延绵1500多年,国君为姒姓,禹的后裔,商灭夏之后又将夏王室姒姓的一些遗族迁到了杞,但后来曾数次废掉杞国封号(《史记》:“杞在商时,或封或绝”),杞国的存在也得到了殷商甲骨文的证实,武丁娶了一位杞国的女子(“妇杞”)为妻,是其60多个妻子之一,当时,杞被册封为侯爵,甲骨文卜辞有【杞侯】的字样。杞国是夏朝王室之后,存有夏礼,因此孔子曾为考察夏朝之礼而到访杞国,只是由于杞国文献也多散失,因此孔子感慨道:“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杞国一直沿用夏时,只有十个月的《夏小正》就是他们的物候星象农事历书,。《礼记·礼运》载:“孔子曰:我欲观夏道,是故至杞,而不足征也;吾得夏时焉。”《史记·夏本纪》“太史公曰:孔子正夏时,学者多传《夏小正》云。”日本学者能田忠亮将《夏小正》星象分类作分析、计算和比较,得出结果是极大部分天象属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国内学者潘鼐先生认为,有关夏代的文献与考古,经碳14测定,夏文化年代即在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正同《夏小正》星象的大部分记事从天文学测算所得的年代相吻合,充分说明这部历书是夏代流传下来并一直为夏王室后裔杞国人使用。
2、《尚书》记载的“仲康日食”的天文学测算证明是发生在商代以前的黄河流域的天象。
3、在发现殷墟之前商代也被认为是不存在的,但是大量甲骨文的不但证实了商的存在,而且其君王世系与《史记》所载完全吻合,虽然司马迁与商代相差了一千多年。
如果各位想证明夏代不存在的话,就首先证明“杞国”不存在,《夏小正》是伪造的,《尚书》也是伪造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