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君水居士 于 2013-9-18 00:02 编辑
2000年前的一个八月一日,正是快要立秋的时节,由于对蟋蟀的特别爱好,按捺不住激动地心情,当晚值夜班的时候就已经悄悄地准备好了捉虫的工具了......
小夜班下班洗过澡的时候已经接近凌晨一点钟了,当骑上自行车的瞬间那种久违的、莫名的心潮鼓荡在胸间,大脑也处在高度的兴奋当中。其实,自己也知道这是一种季节性的“候症”,就是想听听大自然当中那种久久冥藏在心底的蟋蟀叫声。
出了厂区就拐上了205国道,由南向北一路上听不到蟋蟀的叫鸣声,只感觉到柏油马路上那种特有的气味和迎面而来的习习的阴柔的凉风。啊,号称“江南一枝花”的钢铁城市,那年的秋天的确来的有点迟。
惆怅中向西面折向了“三台”(地名)回家的路,行进了1000多米之后,远处传来了蟋蟀的叫鸣声,这是一条很久以前兴建的水泥马路,由于重型车辆长期的碾压已经面目全非,成为一条老大难的道路了。但是,路边为上班工人而设立的早点铺子却有不少,冬天贴烧饼的炉子静卧在道路的傍边。
子夜时分,宁静中蟋蟀的叫声是那样的美妙而动听,犹如空谷回音荡涤了我的全身,惊诧之中本能地刹住了自行车,双腿骑在大杠上久久不敢动弹,生怕惊动它和这时有时无的鸣叫声。
下了车,感觉叫声就在附近,打开电筒只看到空荡荡的街道和满地的灰尘,没有任何砖石和瓦块,纳闷中点上了一支香烟,把眼光盯住了不远处的一个柏油桶做的烧饼炉子,难道它会出生在这个炉子底下?
(未完待续)——朋友电话今晚有场子斗虫,前去观战、帮花、 助阵。9月16日晚
(接上回)轻身蹑步来到了烧饼炉子旁边,随着电筒光线巡视了一转,没有看到明显的缝隙。静静伫立在眼前的这个炉子,俨然早已被废弃不用了,这时头脑中一个清晰的概念出现了:“孤虫”!!这么早就出土的习鸣之虫其价值是可观的。中枢神经一下子兴奋了起来,打开工具包的双手也不由自主地颤抖了起来,蛰伏了整整一年的思念瞬间冲开了闸门,神呐:又是一个百日的“旷世之恋”拉开了序幕......
一个灵巧的下蹲,双目随着电筒光锁住了炉子的底部,朝着东南方向的一个由碎泥土搭建的精致“幕帘”映入眼前,新鲜而潮湿,这是一个标准的蟋蟀洞口!右手随即在包中掏出了一根自行车辐条,插入洞口的后方轻轻往前一赶,一只灰青色的蟋蟀缓慢地爬了出来,随后又掉过头来面对洞口双须一探,再想回到洞中,可是被一根钢丝挡住了去路,却依然顽强地向洞内寻探,仿佛是在警告:“是谁动了我的别墅”?!随后又在我的手与网罩之中那种愤愤不平的、十几下的蹦跳表示了它的不满!!
9月17日晚(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