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城网——蟋蟀论坛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180|回复: 12

[征文]善待自己的每一只蟋蟀 —— 作者:翁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18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善待自己的每一只蟋蟀

    说起蟋蟀论坛主题和目的,我们都会看到这样的话:“弘扬和传承在中国有一千多年历史的虫文化,畅所欲言,以蛩会友”。但是这样一句话的前半句不免有些“空”,而以自己角度看来弘扬和传承虫文化,则更多要从惜虫和爱虫做起,也就是要善待自己遇到的每一只蟋蟀,这也许就是玩虫之人“虫德”的一种体现。古代的文人墨客对蟋蟀冠以:信、勇、忠、识时务、知耻辱,这样的“五德”(虽然这“五德”更多是的是蟋蟀的生活习性、自然规律、以及作者对这个小生灵的一种怜爱),何况我们这些玩虫之人。
    我则是一个相信缘分的人,人生其实冥冥之中注定了一些事情,会遇到一些人、会遇到一些蟋蟀,每一只蟋蟀拿到手,都可以说是一种缘分。从“唯心的方面”看,年复一年,如果你能善待每一只来到你手上的蟋蟀,就有可能有更多的蟋蟀愿意选择来你的手上“轮回”;而从“唯物的方面”分析,因为每只蟋蟀的成长都要经历一段过程,要讲究遗传、环境、蜕壳、捕捉和缘分,尤其是一员好的将军更是如此。我们都知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道理,所以蟋蟀一旦到手,则应该懂得珍惜,对将军要珍惜,对一般的蟋蟀也是一样。现在就从以上这五点来谈谈将军的成长:
    遗传:蟋蟀品级的高低,在一定层面上取决其父母的品级以及父母品种的搭配,也就是说雄虫必须是型色俱佳,雌虫也是如此,雄虫有青、黄、紫,雌虫也一样。从遗传学的角度上讲,一方面,在一般正常情况下,只有颜色相同的雄虫和雌虫,才能生下相同颜色的后代,否则就会出现继承雄虫色、继承雌虫色和混色这几种可能,当然这里要说明的是混色并非无大将;另一方面,大家都知道将军有将军的型,选将讲入格,所以与将军交配的雌虫也一定是有要求的,否则雄虫身上的优点就不易被遗传复制或少量的遗传复制。然而,我们都知道在自然界以上两种情况都很难得到保证,这是由于雄虫穴居,雌虫通常都是夜间出外觅食,白天进入雄虫的地穴交配,而且往往不是固定的雄虫,这些就都是导致了雄虫身上入格优点,不易遗传或少量、少数遗传给下一代的原因。还有,大家也一定在一些书籍或听别人说过:大将无铃之类的话,所以这样一来雄虫自身再好的品级,也可能无法被遗传和复制了。总之,我们就遗传的角度来分析,一条好的将军留下的一批后代中,能真正继承雄虫优点的能占百分之几?
    环境:都说生于杂草、浅土的虫,其品质必劣,生于古庙、荒冢的虫,其品质必优的道理,这就涉及到蟋蟀生活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虫品质的话题。其实,这和我们经常听到的“棚虫”、“秧子虫”是一个道理,很多都是空有其表,华而不实。但在自然环境中,有些事情也是没办法选择的,因为这可能取决于雌虫最后产籽地点的环境和幼虫寻找的栖身之所的周边环境,然而在自然环境中所谓的那样的古庙、荒冢的环境是不会很多的,反之,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更使蟋蟀生存的环境日趋恶劣。所以我们从环境的角度来分析,一条好的将军留下的一批后代中,能够生活在我们希望的那种环境中的能占百分之几?(注:我要声明的是,自己只是为了叙述自然界秋虫的生活环境,并不含有在对秧子虫存在偏见的看法,更何况现在大家玩的“白虫”也算是秧子虫的一种,人工繁殖蟋蟀是大势所趋,现在野生蟋蟀已经到了过度开发、濒临崩溃的地步,总有资源枯竭的一天,而现在的白虫繁殖行业则是蒸蒸日上、朝气蓬勃,蟋蟀的品质也越来越好,早已今非昔比,所以既然是趋势,就不应该对其有偏见。)
    蜕壳:从昆虫学的角度看,蟋蟀属于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渐变态(不完全变态)昆虫,分为卵、幼虫、成虫三个不同的阶段,在一般正常情况下从幼虫到成虫要经历5-7次蜕壳,每一次蜕壳都是一次对虫生与死考验,而影响虫每次蜕壳的因素很多,温度、湿度、周便环境的干扰,都将直接关系到虫蜕壳。而刚蜕壳出来的虫是很柔弱的,对外界几乎没有任何的抵抗能力,这时也是虫最容易受到攻击的时候,很多蟋蟀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受到了其他虫的攻击造成残疾或丧命;虫有在蜕壳以后会将老的虫壳吃掉习性,这只壳是虫蜕壳后的第一餐,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餐,虫如果缺少了这一餐,虫质必然受到影响,然而在自然环境中,刚蜕下的虫壳被其他虫所抢食,因为外界的各种干扰,虫没能吃尽整张虫壳(因为虫只在蜕壳后很短的一段时间里吞食自己的旧壳,一旦时间久,虫壳变硬,虫便不肯吃了)。所以我们从蜕壳的角度来分析,一条好的将军留下的一批后代,每只虫从幼虫到成虫都要历经5—7次蜕壳的考验,能全部正常的生存下来的能占百分之几?
    捕捉:虽然现在大多数人都是去收虫,很少有人自己动手捉蟋蟀了,但是要说起捕捉蟋蟀,我们仍然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我在前面曾经提到过虫的生存环境:“生于杂草、浅土的虫,其品质必劣,生于古庙、荒冢的虫,其品质必优”,然而捕过虫的人都知道,地表浮面的虫容易捉到的道理,但这些地方出将概率极少,真正的大将军不是那么容易得来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专业的“撬子手”手中的虫总是抢手货原因之一;另一方面,捕捉蟋蟀也要讲究时机,一条刚蜕壳没几天的虫最好不要被捉到,因为此时虫还没有真正老足,这也就是老法所说的:虫在盆中调养半月所获之营养,不及虫在自然环境中三天所获之营养(这可能是因为虫自身知道需要补充什么样的食物,也会在自然界自己寻找这类食物,而在我们喂养的过程中,这方面往往还是未知数)。当然,随着这些年蟋蟀饲料的出现,这个盆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也许不再是这样悬殊,但虫在自然环境中比在蟋蟀盆中容易老足,这也是不用争辩的事实。所以从上面两个方面看蟋蟀的捕捉,一条好的将军留下的一批后代,能让我们在正确的时间捕捉到的能占百分之几?
    缘分:又一次谈到了“缘分”的问题,可能我真的是一个相信“意识决定物质”的人。到产地收过虫的朋友都知道:“虫贩手中并非是大将,玩童手中并非无将军”的道理,这也就是你和将军的缘分。识虫之人未必能够收到自己心中的将军,这也是很正常有的事情,需知“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所以从人和虫的缘分这个方面考虑,一条好的将军留下的一批后代,能够最终到我们手中的概率能占百分之几?
    综合以上提到的遗传、环境、蜕壳、捕捉和缘分这些方面,我们这些玩虫之人,真的应该好好珍惜和善待我们遇到的每一只蟋蟀!如果事实证明“他”不是我们心目中的大将军,也请不要伤害“他”,因为这并不是“他”的错,而且“他”应该已经尽力了,请把“他”放归大自然吧,因为“他”和你我都是自然界芸芸众生的一员,“他”会像“蟋蟀五德”里面描述的那样“寒则归宇”,消声灭迹融于大地。而在我思想中,珍惜和善待自己饲养的每一只蟋蟀,也就是去传承中国虫文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方式。
    其实这一篇很久前我在国虫网发表的文章,这次又翻出来修改了一下。就算是我对这次蟋蟀城网论坛首届全国“宁津蟋蟀情缘”有奖征文活动的支持!
    最后还想借这次征文活动说一句:收虫到产地,从我做起,不购买“三尾”。因为有许多东西并不是我们从父辈那里继承来的,而是我们向儿孙那里借来的……

                                                                                                                         作者:翁宁(上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18 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贝勒老师对活动的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18 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18 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真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18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18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19 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23 0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22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26 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7 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15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15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请使用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0534-5886020(山东)|010-68485953(北京)|手机版|蟋蟀城论坛 ( 鲁ICP备12010671号-1 )

GMT+8, 2024-3-28 19:58 , Processed in 0.30466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12-2020 蟋蟀城网 蟋蟀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