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城网——蟋蟀论坛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56|回复: 6

[休闲] 【 童年蟲趣------轉香山老翁 】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14 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保华在线 于 2015-3-14 01:00 编辑

QQ图片20150309201159.png


      光阴如梭一晃已经是步入天命之年的人了,每天吃过晚饭来到小区附近的广场,看着一群中老年人在拍着巴掌喊着口号健身,看着一群群孩子们,玩着闪亮光的玩具追逐打闹,回首往事,儿时的经历似乎就在眼前,天真幼稚无忧无虑的童趣给人以无限的怅惘,那时我们没有什么小自行车,也没有什么遥控电动玩具,我们那会儿玩什么那?

    记得我小时侯家住在北京西郊一个叫“黑石头”的地方,由于父亲在不远处高井发电厂上班,我们住的地方也叫做“生活区”.大院东面围墙在一座小山的半山坡上,翻过山就是一段永定河和北京军区大院. 说起来都是四十多年前的事情了,那时的业余生活之贫乏是现在的年轻人无法想象的,电视、电脑从没听说过,家里的电器就是一件电子管的收音机,听孙敬修爷爷在小喇叭里讲故事成了小孩们的难得的一件精神食粮.偶尔跟着妈妈拉着弟弟,带着板凳去军区大院看场露天电影那叫一个高兴,不过小时候看的“武训传”、“怒潮”、“红军桥”等少数电影也成了后来文革样板戏时期自己不能忘却的回忆.

     我们“生活区”里同龄的孩子很多,由于住的是平房院子,街坊邻居相互间都由于很熟悉.孩子们更常聚集在一起玩耍打闹。那时每家有几个孩子是常事,家长们好象对孩子们在外面玩也很放心,只要不打架家长是不会管的.孩子们很少有独自在家活动的。孩子们一块玩一些现在几乎看不到的游戏,记忆中有:查棍、跳房子、推铁环、弹球、风车、拍洋画、赢方宝、搧三角、女孩chua拐、跳皮筋、拽包等等玩起来到也其乐无穷。夏天小朋友们整天的凑在一起捉蜻蜓、沾蜘蛛、捉蛤蟆、捉泥鳅、斗蛐蛐儿(蟋蟀),冬天活动少,主要是自制冰车滑冰或是抽汉奸(陀螺),给童年的我们平添了无限的乐趣。

      记得我5岁左右开始斗蛐蛐. 斗蛐蛐也成了我后来将近20年的爱好. 当时斗蛐蛐是我们男孩子乐此不彼的游戏,夏末秋初,自己把瓶瓶罐罐准备好,上“合作社”—当时的小商店买几个盐罐子(0.11元一个),再往瓶瓶罐罐里填好土,卷几个纸桶,准备好后开始到附近农民地或是院墙旁捉蛐蛐. 抓来的蛐蛐儿养在罐里,自己给它们命名:什么红头蛐蛐王、黑头大将军、老大、老二、老三、、斗时几个孩子凑在一起,各自带来自己得意的蛐蛐,放一个较大的蛐蛐儿罐在地上,将两只蛐蛐放进罐里,用一个斗蛐蛐专用的草自制的“蛐蛐儿探子”引它们相斗。蛐蛐生性好斗,当两只蛐蛐的触须相互一接触就会张开牙齿互相攻击,直至一方落败为止。厉害的可以把对方咬残,甚至咬死吃掉。落败的蛐蛐会逃到蛐蛐罐的另一端,甚至会跳出罐外。得胜者则鼓翅而鸣,得意的宣扬自己的胜利。胜者的主人同样是满脸样样得意之色,而落败者则同蛐蛐一样垂头丧气。

      蛐蛐一般在夏季的7、8月开始叫,喜欢在湿润的田野、乱石堆、草丛和山坡之中藏身。每次捉蛐蛐前先要准备工具。往往事先卷好一些纸卷, 纸卷成一个个小圆筒一头折死,另一头是空的,捉住蛐蛐后放进圆筒再把这一端折死.另外要准备一个蛐蛐罩子,当蛐蛐跳出来罩住蛐蛐后蛐蛐会爬到罩子顶端,然后用纸筒对住罩子用嘴一吹,蛐蛐就掉进了纸筒。另外,晚上逮蛐蛐最好要带上手电,在墙边逮蛐蛐改锥也是常用的捉工具.

      我们小时侯常讲的蛐蛐是指二以(二尾)的。如果是“大肚三枪”(三尾儿)的,就是雌的,如果不是为给蛐蛐配对一般是不会逮的。蛐蛐同样有好坏之分,好的英蛐蛐勇善战宁死不败。生长地不同得到的蛐蛐好坏也会有区别,我记得小时侯在石景山区以及后来去昌平区农田里逮的蛐蛐都比较个大,叫声响亮,田里的蛐蛐白牙的多,山里的蛐蛐紫牙的多.个大(有的号称8厘)、头亮、开牙撮低的战斗力很强.后来去顺义萍各庄学农时发现那里的蛐蛐个子很小,紫牙,掐架时也很顽强不要命.

      养蛐蛐的食物主要是米饭和毛豆,为了蛐蛐掐架狠,我还经常喂蛐蛐吃辣椒甚至一些斗败了的蛐蛐(现在看来也不一定有道理).逮来时不太大的蛐蛐, 经过一段时间的喂养后会长的很大.我自己养的蛐蛐最多活到来年元旦前后.

      与院里其他小孩养的蛐蛐掐架时往往先选自己的老四或老五先上,不轻易选自己的蛐蛐大王,因为一条好的蛐蛐只要战败一次,便会从此丧失了斗志,不爱开牙了(有时放在手心里高高的颠一颠,蛐蛐晕了也还会开牙),养着也没意思了。另外,为公平也为防止人家拿次蛐蛐用事先准备好的有毒蛐蛐探子使坏(自己小时侯也曾干过把草本曼佗罗及N种植物熬成毒药,抹在蛐蛐探子上与人掐蛐蛐的坏事),往往事先要备好“公共罐”做战场。找其他小朋友担任裁判,使用公共蛐蛐探子,事先看好各自蛐蛐的体形和须尾样子。比赛开始以后,赛场上鸦雀无声,多少只眼睛紧盯着“公共罐”里的蛐蛐,蛐蛐的主人心里更是紧张,企盼着自己精心养护的爱将能够得胜,围观的人们也是心情紧张的注视着赛罐内的战况。我们小孩子一样在紧张激动中获得乐趣。我的蛐蛐往往胜多负少,经常是凯旋而归,那叫得意呀!

      当时自己一家四口人仅居住在一间18平米的平房里.家里的床下摆满了蛐蛐罐,蛐蛐晚上不停的叫,我妈睡觉都不安生,但妈妈看到我听着蛐蛐的叫声,脸上挂着幸福的笑容进入梦乡,又不忍心把我的蛐蛐扔出去,她知道那是孩子最心爱的玩意儿,没有蛐蛐孩子的世界又将少了一份乐趣.

      蛐蛐相斗是很惨烈的,犹如两个角斗士,好的蛐蛐会宁可战死而不认输,其悲壮会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记得我十几岁时家搬到北京城旧鼓楼大街居住,有一年自己在昌平区逮来的几只蛐蛐为我赢得了养蛐蛐小伙伴中较高的声誉.在与胡同周遍邻里的小朋友的蛐蛐的战斗中,我的蛐蛐保持战无不胜.一天一个在鼓楼大街号称无敌的小伙子闻讯带来了他的蛐蛐,号称“麻头8厘大将军”,就要与我最好的蛐蛐斗一盘,我们约好选择公共石头老罐为战场,双方把蛐蛐放进去,盖上盖,三分钟以后看输赢,战斗开始后,我们的心情随着罐里蛐蛐的叫声战斗声紧张着,脸红着,心提到了嗓子眼,关系到我们的荣誉啊!当盖子打开,我们愣着了,只有一只蛐蛐在昂首挺胸,高声欢叫---那是我的“老大”;另一只那去了?被吃了,只剩下部分翅膀和头.. 围观者此时似乎忘记了一切,沉浸在诧异、激动与欣喜之中.我的蛐蛐更是扬名当时旧故楼大街的几个胡同。

      为了逮蛐蛐,每到学校放学没课(那会儿正处文革后期),我就约几个小伙伴,从鼓楼步行将近20里地,到昌平的祁家豁子或现在的回龙观(那会儿全是郊区农民地),翻石头瓦片逮蛐蛐.长期喜爱逮蛐蛐使自己练就了从很远的蛐蛐叫声中,就能听出蛐蛐的大小好坏,能听出是蛐蛐还是“棺材头”、“老眯”、“油胡噜”、“三以”、“飞禽”.逮蛐蛐的路上也会发生一些趣事叫我留连不能忘怀.

      一次,从早上7点逮蛐蛐到下午2点,从昌平到德胜门回家的路上,我们衣兜里满载逮到的蛐蛐,高兴啊!突然,马路上一出现一群手中挥舞着镰刀的附近农村小孩,喊着“把蛐蛐留下,否则镰刀不认人”,无奈之下,只能眼巴巴看着辛苦逮到的蛐蛐被人家翻走,眼泪往心里流..有了吃亏的经验,又一回在逮蛐蛐时,成心逮了几个大的吓人的“油胡噜”,精心包进装蛐蛐的纸卷里,放在衣兜和衣服前面明显位置,把真正的蛐蛐藏在后面的腰部背心与裤衩之间.回家的路上又是遇见了前次相同的情景,当我们假装害怕把几个衣兜的“蛐蛐”交了出去得到放行之后,跑出百米狂笑着欢呼着的同时,身后的一群张牙舞爪挥舞着镰刀的孩子愤怒的尖叫着、追着、骂着…这一景在自己脑海里多年抹不去,想起来就乐.

      玩蛐蛐一直玩到参加工作的最初几年.现在看到周边的孩子们玩着变形金刚、看着电视里的卡酷、在游乐场乘坐摩天轮、坐着爸爸的车在公路上飞驰,变化太大了,孩子们赶上了新时代.与此同时在享受物质文明发展的同时,住在水泥盒子里的孩子们还有几个能体会他们爷爷、爸爸、妈妈儿时曾经拥有的快乐呢?又有几个能听出远出蛐蛐和老咪叫声的区别呢?

      几十年不玩蟋蟀了,听见路边时常响起的蛐蛐叫声,总能勾起自己童年那美好的回忆,想起那山坡、那草地、那墙边的乱石碓、那儿时的小伙伴以及难以忘怀的快乐记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14 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14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14 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所有的玩虫人,没有这个阶段,算不了玩虫人,只能是“准虫人”。
美好的回忆!
谢谢保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14 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15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15 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50,60后的“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请使用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0534-5886020(山东)|010-68485953(北京)|手机版|蟋蟀城论坛 ( 鲁ICP备12010671号-1 )

GMT+8, 2024-4-28 07:19 , Processed in 0.173835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12-2020 蟋蟀城网 蟋蟀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