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城网——蟋蟀论坛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53|回复: 2

[分享] 秋声喧嚣,雅俗共赏(一至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7-26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秋声喧嚣,雅俗共赏(一)
论蟋蟀的色录





144611u766f870o7p2s7p5.jpg
序    言
   
    童年家居乡镇,远离喧嚣的市声,自然便与繁华无缘,却意外地结缘于自然,享受到田园歌王—秋虫带来的乐趣。每度秋季,夜声寂寂,四下里虫鸣声声此起彼伏,疑神听去,似琴声低诉,如玉女轻歌,高高低低疾疾徐徐(唧唧曲曲),不绝于耳。
   
    人常爱回忆自己的童年时代,至今我还记得儿时在燥热的秋夜里蹲在豆棵和瓜田里捕捉蟋蟀的情景。儿时捕养蟋蟀,相约戏斗,只不过小儿百无聊赖之机取乐的游戏罢了。只是游戏长了,日趋痴迷,那时总想探寻游戏的规律,只是在那特定的年代难以实现。
   

    几十年后,当年的玩童现今已成长为国家螺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一名工程师。每当到那特定的季节,为回味那一份记忆中的“野趣”,寻觅在旷野之中,探索在静室之内,得到了许多意外的收获。在此,携友共圆儿时的梦,以此共勉。春秋剪报:秋声喧嚣,雅俗共赏(一) <wbr>论蟋蟀的色录

春秋剪报:秋声喧嚣,雅俗共赏(一) <wbr>论蟋蟀的色录

                           
                                蟋蟀的分类

   春秋剪报:秋声喧嚣,雅俗共赏(一) <wbr>论蟋蟀的色录

    蟋蟀的优劣主要看其颜色,自古蟋蟀的爱好者把虫色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了下来,故现今蟋蟀的畜养者称虫色为“色录”(也有虫友称之为“色烙”,笔者认为称“色录”较妥)。“色录”是由蟋蟀所处环境的气候、土壤和杂交等诸多因数所形成的。“色录”应以色纯或艳丽为上品,前者如“纯青”、“纯黑”等(俗称“整皮正色”),后者如:“红砂青”、“紫黄”等。
   
    “色录”粗可分为黄麻和蟹壳青两大类,细可分成青、紫、黄、红、白、黑六类。各种“色录”都有虫王、佳品及劣种。一般来讲,青黄聊胜,紫色也佳,红、白、黑则稍逊。下面按“色录”对蟋蟀进行辨析。
   
    一、青色虫
   
    青色虫以青为基色,再混以其他颜色,故有“黑青”、“白青”、“蜜背青”、“栗青”、“血青”等之分。另以头色、牙色定名,如:“白牙青”、“红牙青”、“赤头青”、“黄头白青”等。
   
    青色虫的斗线大多为六脑线,少数为四脑线。上品的青色虫的斗线应以六根脑线为标准,且须细直均匀,清晰或隐沉不浮,耳线连环,耳环宜小不宜大。四脑线的上品较少。脑线以白色居多,粉红色脑线则多出良种(例:“红砂青”),撒金色(似丝瓜皮上的青筋,色泽为青黄色)脑线也佳,姜黄色的脑线则相对较差。
   
    青色虫是蟋蟀中的一个大类,其中良种很多,且大多属晚熟品种(冷色虫),不易早斗。青色虫以格斗稳健、凶狠、韧劲足、吃得起创痛而著称,应而深受广大畜虫者的喜爱。
   
    青色虫的虫王为“真青”和“红砂青”。
   
    “真青”:虫头似菩提子闪亮,撒金色或银色的麻路,青纯项,薄翼青金翅,肚、足雪白如玉,鸣声洪亮,配乌金牙、镶黑白牙或血牙。
   
    “红砂青”:红色的斗线,头、项、翅重青之中隐透血色,养至深秋,翅色转红起砂,此虫性情暴烈、凶残,应单独蓄养,否则听到其他虫鸣声便四处觅斗,张牙乱咬周围物品,以至折须伤额,自损齿门,过早报废,甚为可惜,遇见此虫王,畜虫者应倍加关照。
   
    青色虫中的佳品为“白青”、“黑青”、“紫青”、“淡青”、“蟹壳青”、“虾青”、“砂青”、“青大头”、“青尖头”、“青麻头”、“青金翅”、“琥珀头青”等。
   
    “白青”:色非纯白微带黄,黄麻状斗线,背色呈黄白色,出土头时、项、爪黑中泛白,中秋以后色转成青白色,故名“白青”,配一副红牙或白钳为佳。
   
    “黑青”:出土时,头顶色泽乌黑,脚足白肉浮深青色,乌金翅盖黑底,牙色雪白,中秋过后,项色渐渐转成青色。
   
    “白青”和“黑青”最大的区别是在背部:白青混以白底,黑青间以黑色。
   
    “紫青”:琥珀色尖头,斗线以银白色为佳,紫青顶,青肉苏叶翅,配一对紫红牙。
   
    “淡青”:头麻、阔项,翅色淡青色,肚肉洁白如雪,天生一对大红牙。
   
    “蟹壳青”:头色如河蟹壳,斗线细直贯顶,隐靛毛斑阔项,斑长脚,脚腕有朱砂点,配红钳。此种属热虫,极易早衰,寒露后上场争斗应谨慎。

    “虾青”:头顶金色麻路,青项,青金翅,背微弓,脚、肉洁白似玉,牙钳呈苏木色。

    “砂青”:大头银丝,阔项,青翅上罩满青砂,圆长腿,高厚背,赤爪配红钳。

    “青大头”:大头饱满,头上直银丝贯顶,青毛阔项上起砂为佳,斑白圆长腿,皱金翅,肉似脂玉或淡青色,配白牙、墨牙、红花牙均佳。

    “青尖头”:头尖,长腰身,高厚背,圆长腿,呈尖头大腰包状,阔项上起青雾,乌爪白肉,配白牙、血钳、镶黑白牙、红花牙都为上品。
   
    “青麻头”:头大,额高,麻状的银色斗线,毛青项,青金翅,毛肉,阳光下色呈微红,长足圆腿,配一副大黑牙,牙开一线,敌尽三秋,人称“黑牙青麻头”。

    “青金翅”:头顶麻状斗丝,正青项,青金色翅,脂腿白肉,配一副黑牙。

    “琥珀头青”:额如琥珀,麻状斗线,紫青毛项,遍身呈微紫红光,青白色圆长腿,赤爪茜腿,配白色长牙或红钳。
   
    青色虫中的下品为青色中夹杂黄褐色,此非将才,应远弃勿养,否则劳而无功。
   
    二、紫色虫
   
    紫色虫以紫为基色,再搭配其他颜色来定名,如:“淡紫”、“茄皮紫”、“黑紫”等。紫虫一般脑线呈不连环六脑线或四脑线,少数为连环六脑线。脑线隐沉为好。脑线色泽多为红色,少数呈白色,如:“紫壳白牙”。
   
    紫色虫多属冷色虫,一般早秋易静养,至深秋才可出斗,且以耐老善盘斗而著称。
   
    紫色虫应以色泽纯正,不混有青、黄等其他颜色为佳品。通常见到的紫中混有藕表皮色的蟋蟀则为下品,应弃之勿养。
   
    紫色虫的虫王为真紫(也称纯紫)和白紫。
   
    “真紫”:尖头,头顶金红色隐沉斗线,铁锈色阔毛项,紫肉,紫尾,紫翅,金红色六足,大腿有斑点,身背宽厚,配细长紫红牙,独占三秋,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白紫”:人称“变色虫”。古谱歌云为证:“非青非紫亦非黄,闪烁不定似天光,背心肉色蓝如靛,此是人间促织王”。此虫白天呈青,傍晚发黄,阴天微白,晴天见紫,遇此虫王当不可轻视。
   
    紫色虫中的上品有:“藤花紫”、“红紫”、“黑紫”、“紫麻”、“紫金翅”、“紫壳白牙”等。
   
    “藤花紫”:紫头色泽隐红,斗线呈红或白色。早秋出土时翅色似淡青,深秋后色泽渐渐转成金色。六足呈淡黄色。配一副紫红牙为上品。此虫属冷虫,易在深秋开斗,是难得的将才。
   
    “红紫”:红色头,赤色项,紫色翅,红斑长腿,生一副剪刀牙。
   
    “淡紫”:尖头,厚阔腰,青靛色项或花项,紫青色翅,身呈淡紫色,配白牙,能斗善咬。
   
    “黑紫”:初看为黑色,细看黑中带紫,脚微黄,赤色肚皮,天生一副紫黑牙,敌尽三秋立奇功。
   
    “紫麻”:金红色的麻状斗线,毛项,皱翅,斑腿,腿色黄肉带赤。
   
    “紫金翅”:头为紫色,项色呈青,翅如淡金,腿脚焦黄,配紫牙为上品。
   
    畜虫者常把紫色虫同其他“色录”的虫混在一起,如黄虫,特别是介于紫、黄等两种“色录”之间时,如“紫黄”、“黄砂紫”、“黑紫”、“紫青”等。一般色中带紫则可归为紫色虫,各种虫谱大都根据民间的习惯叫法来归类,如把“紫黄”归在黄色虫内,把“紫青”归在青色虫内,而把“黑紫”归在紫虫内,这方面畜虫者不必太深究,笔者也顺其习惯。

    三、黄色虫
   
    黄色虫同青虫一样,也是蟋蟀的一个大类,故前人曾把蟋蟀分为黄麻和蟹壳青两大类。一般来讲,黄色虫以黄为基色。黄色虫的斗线多为粗浮、短阔的黄色六脑线,且耳线多数连环,其斗线的明显特征为短阔、画眉角明显。黄色虫同青色虫一样上品蟋蟀较多,故有“青、黄不可欺”之说。黄色虫一般宜在早秋或中秋前后开斗,但也有些黄色虫则属晚虫(冷色虫),如“黑黄”、“白黄”等,深秋季节越战越勇。
   
    黄色虫中的虫王为“紫黄”,此虫出土时赤色头,黑脸,蓝项,金翅,红爪,白足,紫肉,七色俱全。饲养后头色渐渐转变成紫头,牙成绛红色或樱桃色,是难觅的珍品。
   
    黄色虫的上品有:“黑黄”、“油黄”、“真黄”、“黄大头”、“沙黄”、“天黄”、“狗蝇黄”、“淡紫黄”、“深黄”、“白黄”、“青黄”、“红黄”、“黄麻头”等。
   
    “黑黄”:头如琥珀,斗线闪金,粗看形象如黑墨一块,细看翅色乌金,宽蓝项上堆黑砂或生成黄底蓝花项,肉色发黄,牙配白银牙、血牙、墨牙,身背微驼。阳光下虫体微红,翅上布满血筋。黑黄出土时色似淡黄,畜养后虫色才渐渐转成深色。此虫性烈,早秋静养勿常看,深秋开斗永不可挡,属冷色虫中的大将之品。
   
    “油黄”:琥珀头,配蓝项或朱砂项,翅色赤金带油黄色,金毛六爪,牙为绛红或紫色。当翅油色退去则不宜再斗,此时虫已衰老或有伤病。
   
    “真黄”:虫头似蜜蜡闪亮,青项,翅色金艳,身罩黄雾,双腿白长,配一副墨钳,虫体高厚方阔,鸣声沙哑。
   
    “黄大头”:大头,麻状银丝贯顶,配朱砂阔项,紫金翅,虫身高厚罩满青砂球,圆长腿,配血红牙或深色花牙、黑钳为佳。
   
    “沙黄”:高额大头,斑烂朱砂阔项,厚背,金翅,身浮黄砂光泽,为三秋奇宝。
   
    “天黄”:圆头,阔项,薄皱金翅,赤金色足、肉,黄色遍身,鸣声沙哑,配黑牙。能战三秋。
   
    “狗蝇黄”:麻头,黄项,黑斑黄腿,黄金翅,鸣声雄浑,炭色牙钳。此虫出土后至深秋,翅色由淡金渐渐转成赤金,声音由暗哑变为雄浑,宜在霜降前上场,过后则斗性渐退。
   
    “淡紫黄”:赤色头,须尾同色,淡黄色罩满全身,超品为紫项、淡黄红斑腿,赤色腿关节,爪尖带黄或红,配一副红牙。
   
    “深黄”:全身赤金色,长腰,黄斑腿,配一副乌牙。
   
    “白黄”:头似蜜蜡,肉身高厚,耀金翅细看蒙白雾,配红牙。
   
    “青黄”:虫翅为青黄色,能从早秋占至深秋。
   
    “红黄”:头色似珊瑚,红斑项,黄金翅,肉色微黄,白肉长腿。
   
    “黄麻头”:麻状斗线贯顶,黄项,金翅,赤点黄斑腿,肉色似蜜,配炭色黑牙。

    四、红色虫
   
    红色虫易同黄色虫混在一起,也有人把它们统称为黄麻类,为便于介绍,这里以须、眼呈红色的蟋蟀定义为红色虫。红色虫应以色泽如同成熟的石榴皮色或近似血色为上品。
   
    红色虫的虫王为“真红”,民间也称为“石榴红”或“赤眼红”。“真红”长相为黑脸红宝石头,项色似枣,齐尾赤金翅,六足洁白似霜,肩长细腰,形似胡蜂,粉红色肉配一副绛紫牙。此虫一般个体不大,但遇敌如奔马,勇猛异常,属快口虫。
   
    红色虫的佳品有:“红头青”、“红头白翅”、“红麻头”、“赤须”、“射弓红”、“黄头红”、“红黄”等。
   
    “红头青”:红色头,青砂项配青翅,赤爪,红钳。
   
    “红头白翅”:红宝石头,紫红须或竹节紫红须,赤色项,白晶厚翅,爪尖、腿关节色如鲜血,配一副长黑牙。
   
    “红麻头”:橘红色麻路,赤须,红斑长腿,紫金翅,配一副剪刀牙或弯牙。
   
    “赤须”:青头、青须、青翅。满身青色,惟独双须纯赤,银白双钳,此虫为异珍,前人把此虫归在异虫之内。
   
    “射弓红”:须、眼金赤,出土时红宝石头,枣色项,赤金翅,洁白六足,色泽如同“石榴红”,中秋过后,遍身红艳渐淡,如同古时武士弓上的绸带,故名“射弓红”。
   
    “黄头红”:头色蜜黄,金砂阔项,朱砂赤翅,赤爪红斑银腿,绛色花斑腹,配一副红钳。
   
    “红黄”:头似珊瑚,红斑项,赤金翅,紫黄肉,六足白长带红黄小点。
   
    五、白色虫
   
    白色虫的头、翅、肉、足以白色为基色。白色虫的斗线以粗阔、色白为特征,且大多为连环六脑线。白色虫除“哑白”、“白麻头”等少数品种以外,一般都为冷色虫,早秋易静养,不宜提前开斗,应在深秋上场争雄。白色虫应以白中隐透血色上品,白中带灰则为下品。
   
    白色虫的虫王为“真白”。上品蟋蟀有:“白麻头”、“纯白”、“蜊壳白”、“朱头白”、“青项白”、“白头青背”、“白尖翅”等。
   
    “真白”:出土时为黑色脸,芦花头色,头顶亮如珍珠,银白色斗线贯顶。项色如冬瓜皮,青底上铺白霜,养至深秋,翅起白雾,肉白似玉,白尾配白毛腿,腿关节上有红点,易配绛红牙,人称“八白红牙无敌将”。
   
    “白麻头”:黑脸银白色麻路贯顶,银翅铺背似淡青,青项,长圆腿,配枣红利齿。
   
    “纯白”:白头,白毛项,金色细斗线贯顶,背铺银白翅,配一副白牙。“纯白”外表同“真白”有些相似,易混同,区别是“真白”配红钳,“纯白”生白牙。
   
    “蜊壳白”:纯白色额头配银色麻路,青毛项,虫色如蜜腊,牙配红花、绛色或纯白牙。
   
    “朱头白”:虫头如珠砂,上铺血色麻路,项色以青为上,白为次,腿足、爪尖、腿弯带红,银色白肚,配黑钳为上,红牙也佳。
   
    “青项白”:头白如雪,银丝贯顶,青色项,白净翅,爪、须、尾、足尖带红,额颈带线,配红牙或白牙。
   
    “白头青背”:白头,银白细长斗丝,青翅泛金白光,项色要青才为真品,爪尖、须、尾带红,长腿白肉,配红牙或白牙。
   
    “白尖翅”:霜色头或琥珀色头,起砂雪项或青项,项生两节,背铺长阔尖翅,腿足、肚肉洁白似银,配朱红细长牙。

    六、黑色虫
   
    蟋蟀“色录”中,黑色虫是最少的一类。所谓黑色,应该是没有其他混色。常见虫友误将一些深色面的蟋蟀看成黑色虫,如“黑青”、“重青”、“黑黄”、“黑紫”等。黑色虫的脑线色泽一般呈白色或淡黄色。脑线多为四脑线,少数为六脑线,无脑线的蟋蟀为珍品,如:“铁弹子”。黑色虫早秋一般不宜开斗(“铁弹子”除外),此时虫体较嫩,故早秋有“黑遇黄不斗”之说。多数黑色虫属于冷色虫,深秋季节才是它们上场扬威的最佳时节。
   
    黑色虫的虫王是“真黑”。上品的黑色虫有:“黑麻头”、“灶黑”等。
   
    “真黑”:头似黑漆闪亮,银色斗线贯顶,额面抹金,铁锈色项,乌金翅,身无混色,六足洁白如霜,将军肚雪白似玉,配一副银牙,人称“天下第一将”,故有“黑黄易得,真黑奇珍”之说。
   
    “黑麻头”:乌黑头上铺银色麻路,青毛阔项,乌金翅,易配红钳。“黑麻头”有歌为证:乌麻出土翅如棕,非紫非青色不同,霜降来时似黑滚,奇相混漆实难分。
   
    “灶黑”:此虫因浑身色泽如同锅灶黑而得名,寒露前后翅生白雾,腿、肚洁白似玉,牙呈银白色。

    蟋蟀“色录”的划分很久以来一直是人们争论不休的问题,有以基色定名,也有以斗线、耳线来归类,以及用鸣声来区别。笔者以为:蟋蟀在野外自然交配,其结果是每条虫都带有其祖先的遗传因子。就如汉人的特征是黑发、黑眼睛、黄皮肤,如果汉人同异族婚配得子为黑发、蓝眼睛、黄皮肤,那后人又属于哪个族?同理,我们常见一些蟋蟀长着黄色(虫)斗丝,青(虫)叫声或青虫样,紫叫声……,故对蟋蟀准确定色并非易事,应结合基色、斗线、鸣声来综合判断。
  


秋声喧嚣,雅俗共赏(二) 论蟋蟀的生相

   蟋蟀的生相
  
    蟋蟀的“色录”,关系到品种的优劣,而蟋蟀体形的各个部位的生相,则反映出其斗性的强弱。上品蟋蟀的各个部位都具备雄健、剽悍之相。畜虫者必须结合“色录”细查勿误,下面按蟋蟀的各个组成部位进行辨析。
春秋剪报:秋声喧嚣,雅俗共赏(二) <wbr>论蟋蟀的生相
   
    一、论头
   
    蟋蟀的各个部位尤以头部最为重要,头包括头色、顶门、斗线、眼睛、触须、脸、牙门、饭须等,这些都是应引起畜虫者研究和注意的,故有经验的畜养者选虫总是遵循:“一看虫色,二看头部”的原则,接着再看蟋蟀的其它部分。

   上品蟋蟀的头型有:“寿星头”型、“大头”型、“河马脸”型、“马脸”型、“蜻蜓头”型。下品蟋蟀的头型为:“猫脸”型、“猴脸”型。
   
    1、头色
   
    头色是指顶门以上的颜色,它关系到蟋蟀斗性的强弱、嫩老程度、健康状况。头色闪亮开光的蟋蟀才有斗性,才能上场争雄。头有“黑晕”的则是病虫、晕虫、败虫,多无用!畜虫者对头色应牢记:“无光则嫩,有晕则弃,闪光争雄。”的原则。有些良种因牙病或内伤使头发雾,遇见常虫也能斗上几口,这里提请虫友勿被这种假象所迷惑,视其为“内功深厚之虫”,当在同有品的蟋蟀过场时万勿抱侥幸心理,否则必败!从高要求来讲,虽是良种,但头有雾也应舍弃。
  
    头色应以真青、纯黄、真紫为上品。真黑、纯白也佳,但属冷色虫,易在深秋上场。头色:青为青金色,黄为古铜色,紫为樱桃色。黑、白二色也以纯为好。
  
    青虫忌头隐带红色或棕色,眼角之下忌紫红色。额线之上忌发雾(既前面提到的“黑晕”)。后脑忌长毛、生雾,此生相为潮嫩之虫。
   
    2、斗线
   
    斗线又称斗丝,也称脑线和顶线。斗线生叉的称为麻路,俗称“麻头”,斗线是看蟋蟀品种、凶猛、韧劲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上品蟋蟀的斗线必须具备以下特征:轮廓清晰、细直连贯不断、粗细均匀。一般蟋蟀都具备四根以上的斗线。六根搭叉的斗线俗称“麻头”,无脑线的蟋蟀称为“铁弹子”,八根脑线的为珍品“八脑线”,均为上品。
   
    斗线忌粗短或模糊不清,如靠须边上的斗线有眉角线的则难出好种(黄虫不忌),斗线为羊角式和牛角式的蟋蟀好种也少(紫虫、黑虫不忌)。斗线粗浮、歪斜不均、黑纹冲断都属无用。另有斗线冲至额边,误似冲破顶门,看似异相,其实无用。“麻头”应生伯叶筋状或菊花状,忌枝杈模糊不清、断枝或只是斗线顶端开花。
   
    斗线的色泽有:红、白、黄三基色。斗线的色泽应同“色录”配正方能成将。
   
    3、顶门
   
    顶门是指蟋蟀的两根触须的中间部位,蟋蟀以顶门突出为上品。顶门之上的圆点称为顶星,顶星色泽一般为白色或淡黄色,也有少数为粉红色或橘红色。
   
    蟋蟀的顶星多为单顶星,少数为双顶星。三顶星以上的称为多顶星。顶星的多少同蟋蟀的斗性强弱没有很直接的关系。
   
    一个健壮的蟋蟀的顶门必定亮丽,如果顶门晕暗生雾,可以认定此蟋蟀必有问题,只有吃过败战、身有伤病或浸过药水的“问题虫”才会有此现象。
   
    顶门之上有一块白斑、淡黄斑、粉红斑的蟋蟀称为“玉顶”,生成金黄色斑的蟋蟀称为“金顶”,虽有美称,但多数为无用之虫,逢敌必不耐斗(尤怕滚翻)。只有“金顶”生在黄虫头上且位置偏下才又当别论,如“金顶黄阳伞”。“玉顶”、“金顶”的位置宜下不宜上,只有位置偏下,各部分都中规中矩,才能成将。
   
    顶门之上,两须之间的横线易细为好,但特粗的称为“玉线”、“一线”、或“一条银”,也是佳品。有些蟋蟀的横线上长有一个不易查觉的小黄点,俗称“双顶星”,如生在黄虫之上,也多出健将,而其他诸色虫不宜。

    4、眼
   
    蟋蟀的眼以漆黑、突现、位置偏正为好,此生相虫性较烈。眼睛宜上不宜下。眼色黑如点漆为上,黄色次之。朱砂眼除长在红色虫头上外,其余多不善斗。金眼或两眼不同色的都属于佳品。
   
    5、触须
   
    严格来讲,触须其实是蟋蟀真正的眼睛,蟋蟀行走、打斗都离不开它。通常来讲,触须以粗长、灵活为好。当蟋蟀斗性强烈时两须必定灵活,反之必很僵硬。如须卷曲发焦或卷曲僵硬,必是有病、脱水或衰老所形成的。

    有些善斗的蟋蟀都生有异样的触须,如:打斗易断,两须很细的“脆须”(须尽则不能再斗);须上看似打过结的“结须”;上节细,下节粗的“竹节须”;行走时不停摆动的“摇须”;两须不同色的“鸳鸯须”;双须发红的“赤须”;两须爱缠抱在一起的“抱须”;双须的前段爱回绕在后段,样子像马鞭的鞭绳回绕在鞭杆之上的“鞭子须”;头生三须的“三须无敌”;行走时双须摆动如常,而停步时总是有一根须向上,另一根须必定朝下的“天地须”等,都是佳品。“折须”是蟋蟀脱壳不慎造成的,勿当异虫,应按常理辩之。
   
    6、脸
   
    蟋蟀顶门以上的部位称之为脸。脸色以漆黑为上,深紫色次之,白色、浅黄色、浅红色生相为下品。
   
    仰面视之,两边眼角之下,牙根之上各有一条浅色的“眼泪线”,根据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此线宜细不宜粗,“眼泪线”两边不能生成浅红色。
   
    蟋蟀的脸型以长且方为好,有此生相其牙必阔厚且长。正面视之,如呈河马脸型、马脸型也属佳品,如果生成猫脸型、猴脸型则牙必短小,应弃之。

    7、牙
   
    蟋蟀格斗靠牙定胜负。故牙的好坏尤为重要。牙应干老,不宜潮嫩、色晕。牙钳要阔厚且长,锯齿要锋利,引草后牙开一线或吃虫草(牙咬草)为好。牙开一线的蟋蟀格斗时敌方牙难进口伤其牙门(饭板),而吃虫草的蟋蟀斗时有夹口。
   
    通常要求蟋蟀的牙门关闭应迅速,但有些蟋蟀受虫草后必练牙数次方能闭合,根据笔者多年的实践和观察,此类虫生性凶残夹口很重,在其幼虫期就因好斗已伤牙门,故成虫后留有牙疾(如“红杀青”,很难见到牙门无伤的),这类虫早秋只要牙未伤根本,单独静养,加以调理,日后大多都能成将,且上场常数口即能获胜,比起大饭板的硬门“练牙”出将概率更大。

    蟋蟀的牙钳色泽有:红色牙、黄色牙、紫色牙、黑色牙、花牙。常见虫友按牙色来分蟋蟀的等级,笔者认为,诸色牙都可能成将,只是牙色应同蟋蟀的“色录”配正。根据遗传学,杂交能出优势,也能出劣势,每一品种应有其固定的“色录”和牙色,故虫王大都为色纯牙正之品,如此才有虫谱传至今日。因此,牙色同“色录”配正才为上品,否则就嫌不足。许多貌似将军,但头、项、牙、翅、色等部位未配正,最后却成“文将军”的蟋蟀就是这个道理。

   (1)红色牙
   
    红色牙有:淡红牙、血红牙、镶黑红牙。血红牙又称“蜡烛红钳”,红光闪烁,较为罕见。镶黑红牙为锯齿镶有黑纹,也属佳品。
   
    配红牙的蟋蟀有:“纯青”、“红杀青”、“白青”、“淡青”、“蟹壳青”、“砂青”、“青大头”、“琥珀头青”、“黑黄”、“黄大头”、“淡紫黄”、“真白”、“蜊壳白”、“朱白头”、“白头青背”、“白尖翅”、“红头青”、“黄头红”、“黑麻头”等。

   (2)黄色牙
   
    黄色牙分为:老黄板钳、淡黄板钳、镶黑黄板钳。
   
    黄色牙应以色如蜜蜡,粗短且圆,牙无黑尖的生相为佳。有些畜虫者爱挑黄板钳带黑尖的蟋蟀,认为带黑尖的牙锋利,但事实并非如此,有此生相的蟋蟀耐斗者最少。
   
    蟋蟀诸牙色,南方以黄色牙居多,北方以花牙居多,黄色牙虽不列将军谱,但其中善斗者不少,畜虫者应结合蟋蟀的“色录”、“笼形”(体形)区别对待。
   
   (3)紫色牙
   
    紫色牙习惯称为:紫红牙、紫绛牙、紫黑牙、酱紫牙。紫红牙和紫绛牙牙色介于紫与红之间,一般习惯把其列入紫色牙中。同理,按习惯把紫花牙和红花牙列入花牙之列。
   
    紫绛牙是指红钳上有竖直黑纹者,为紫色牙的佳品。酱紫牙其色如同“猪干色”,其牙虽大,样子凶恶,但耐斗者较少。
   
    常配紫红牙的蟋蟀有:“真紫”、“藤花紫”、“紫青”、“紫麻”、“白麻头”等。
   
    配紫绛牙的蟋蟀有:“紫黄”、“真白”、“石榴红”等。
   
    配紫黑牙的蟋蟀有:“黑紫”等。
   
   (4)黑色牙
   
    黑色牙人称“乌钢钳”。配黑色牙的蟋蟀一般都能成将,故长期以来倍受人们的推崇。
   
    黑色牙其形小如荞麦则称为“荞麦小乌钳”;牙开一线,其型超大特阔,形似弯镰,给人的感觉其牙似乎太重而打不开,只好挂在两边的“镰刀黑钳”,都是黑牙中的珍品。
   
    笔者1996年8月在山东泗店收得一“青麻头”正配“镰刀黑牙”。秋分后开斗,打斗时牙开一线,挂着两片黑牙,镰刀黑牙看似笨重,但对方牙撞入一线开口后便咬住不放,专夹敌方钳,退敌无数。
   
    配黑色牙的蟋蟀有:“真青”、“青大头”、“青麻头”、“黑黄”、“真黄”、“天黄”、“狗蝇黄”、“深黄”、“黄麻头”、“红翅白头”等。
   
   (5)白色牙
   
    白色牙按色泽可分为:银光白牙、黄光白牙、镶黑白牙。如按形状可分为:方白牙、竹钉白牙、剑式白牙等。
   
    白牙生相要阔且薄、色如瓷白为佳品。钳根粗、牙尖尖锐,锯齿、牙尖镶红的也佳。
    白牙忌长成黄光白牙带有黑边、黑尖,此生相的蟋蟀格斗时最不受痛。
   
    常配白色牙的蟋蟀有:“真青”、“白青”、“黑青”、“青大头”、“青尖头”、“琥珀头青”、“淡紫”、“黑黄”、“纯白”、“蜊壳白”、“青项白”、“白头青背”、“真黑”、“灶黑”、“铁弹子”、“赤须”等。
   
   (6)花色牙
   
    花色牙有:红花牙、紫花牙、花蛋牙。花牙以带竖直白纹或黑纹为贵。如牙钳之上有蛋形黑斑的称为“花蛋牙”,也能出将。
常配花色牙的蟋蟀有:“青大头”、“青尖头”、“黄大头”、“蜊壳白”等。

    8、饭须
   
    饭须,也称水须或牙须。饭须位于牙钳的两旁,是观察蟋蟀老嫩程度的标志之一。每根饭须可分成三节。饭须应以粗绒、收放自如、抖擞有力为好。生红色饭须的蟋蟀较为珍贵,能成将。自然苍老的饭须为淡黄色,头节起绒。若饭须卷曲无力,细弱贴牙,其虫必嫩。饭须靠牙根一节细而不净,或带黑花,此虫必不善斗。饭须焦黑,此虫老矣。断须、翘须是蟋蟀打斗后牙有伤的标志。

    二、项
   
    项,既蟋蟀的颈。虫身最为重要的部分为头、项。项好则虫力必强,项欠则身必软,故有“有欠头将军,无有欠项将军”之说。
   
    项应以宽阔、深长、厚实兼全为首选。如浅薄、狭紧或上生白毛(俗称“冬瓜霜”)则不足取。另外项色半节青、半节白以及项上有明显的“指甲印”(指项中间有一纵向的竖印)都属不宜。
   
    早秋,蟋蟀不会遍身生砂。只有生长在潮湿之地的嫩虫才会在其后脑及项前端的两边生雾、长白毛。这就是畜虫者常讲的“湿”。
   
    “湿”有先天形成的,即蟋蟀原生长之地潮湿所致,也有后天畜养不当所形成的。早秋蟋蟀出土后,如果虫体过嫩,且所置环境过于潮湿,不出几日,其后脑及项上就会长白毛,这就是“出土过早,底板不够”的现象。底板不够的蟋蟀打斗易脱力,畜养一段时日后易翻爪花。无湿嫩现象的称之为“干洁”。故选虫要挑“底板足”、“干洁”的蟋蟀。

    项按项色可分成正青项、微青项、蓝项、红项、火盆底项、桃皮项、铁锈项、紫项、白项、冬瓜皮项、荠菜花项。按起砂、生毛状况又可分为紫绒项、黄毛项、朱砂项、青砂项、白砂项。
   
    六色诸虫,项各有所配。正青项、微青项、蓝项宜配青虫。蓝项、红项、火盆底项、桃皮项配黄虫为宜。铁皮项则配紫虫。

    项上无毛、无砂不是将。诸色项以中晚秋后项上起砂、长毛(非前文所述的早秋项生“冬瓜霜”)为佳品。铁皮项、黄毛项以起斑、起疙瘩为上品。另有项上有小孔,似虫蛀的“蛀项”,也属异品。冬瓜皮项、灰白项则较差。

    三、翅
   
    蟋蟀的翅也称“衣翅”(简称“衣”)或“叫翅”。翅要尖、长,筋纹细密,厚实紧裹不显衬衣。弃翅干枯(“脆衣”例外),色差明显,项下翅角泛黄的蟋蟀。
   
    叫翅色差明显,项下翅色深,尾端翅色淡,色差分界明显的俗称“膏药迹”。项下翅角泛黄,色如铁锈的俗称“锈肩”。
   
    有“锈肩”的蟋蟀身段硬、争斗无长力。“膏药迹”、“锈肩”都是下品虫的明显标志之一,应弃之勿养。

    蟋蟀鸣叫时尾部下坠和叫翅竖立的角度越大越好,这种状态的虫称之为“叫翅高”,“叫翅高”的蟋蟀虫性高、格斗有力。
   
    蟋蟀的翅有尖、长、圆、阔之别。尖翅大都善斗,故有“尖翅将”之美称。长翅、阔翅要首选黄色的,“金长衣”、“黄披”、“黄督”大都能成将。翅阔,且翅端尖长、上翘的蟋蟀称为“尖鸡”,也善咬。
   
    蟋蟀翅翼的光应润泽,不应有“水光”、“油光”(“油黄”例外)。蟋蟀出土后翅有“水光”的,日后都将变成“油光”。翅有“油光”的俗称“起油”,“起油”的蟋蟀不善斗,应及时淘汰。上品蟋蟀的翅由于筋纹细密,不粗糙,其翅光呈漫反射光。
   
    四、衬衣
   
    衬衣,也称白带,位于翅翼的两旁,附于虫背。衬衣以白色居多。红色衬衣难得一见,为异相。衬衣斜曲于背,弯如环,也善斗。衬衣直至尾端,露翅而不超尾,美名“双飘带”。两旁各有一对大小衬衣(小衬衣不易察觉)的为“六翼将军”。
    如果蟋蟀幼虫期生长所处的环境闷热、潮湿,且食物单调,成虫后衬衣就会脱变成一对长飞翼,带飞翼的蟋蟀称为“飞翅”。由于食物单一,生长周期短,故“飞翅”大多呈小头长翅状,且体形大的不多见。

    笔者早年曾多次自己浮化蟋蟀,蟋蟀幼虫期使用不同的食物配方,且所处不同的生长环境,所得结果各不相同。

    浮养结果证明,食物单一、生长环境潮湿、闷热、衬衣长得过长过大,就成飞翼。“飞翅”同其父本、母本没有直接的联系,而是后天生长环境、食物条件所致。
   
    “飞翅”生长周期短,早熟寿短,宜早斗。“飞翅”以黄色虫为贵,这是因为“飞翅”本身属热虫,而黄色又是热虫中的第一“色录”,故黄色“飞翅”早秋善斗,有“黄飞虎”的美称。飞翼易脱落,脱落后仍有小衬衣在背,称其为“六翼飞无敌”。“六翼飞无敌”是“六翼将军”的变异,因其一对大衬衣发育成飞翼而得名。而“六翼将军”的衬衣因为不会脱落,畜虫者难见其一对小衬衣,使将军难以正名。

    五、腰身
   
    蟋蟀的项后、翅下、尾前的部分称之为腰身。腰身忌瘦小、空松。应挑选那些腰身高厚、方阔、圆长、背微驼、尾段尖长之相的蟋蟀蓄养,日后才有可能成将。凡腰身短促,且肉粗松,食后拖肚则不可取。

    六、肉身
   
    早秋相虫,肉身应苍老、细绒。肉身粗松、潮胖终难成将才。肉色可分为白肉、黄袍肉、紫绒肉、青白肉、黑绒肉。青虫配青白肉。黄虫配黄袍肉。紫虫配紫绒肉。诸色之虫,肉身只有长得干洁、细腻方能入格。
    青肉、黑肉一般长得较粗松,只有长得细洁,背肚绒肉细绒难辩,饱食而不拖肚的蟋蟀才能成将。

    七、足
   
    虫之六足,需白净、细腻,粗壮、高耸。六足位置分布,一般前抱爪生于项的中部两侧,中爪位于项与翅交接处两侧,大腿生于翅的膏药迹两侧。好虫六爪位置一般分布偏后,六足位置偏后多出骁将。
   

秋声喧嚣,雅俗共赏(三) 蟋蟀的饲养(饲料)

蟋蟀的饲养

    一、饲料
   
    要养好蟋蟀,在饲料这一环节上要格外注意。只有食物充沛,营养丰富,蟋蟀才会健壮。蟋蟀在野外,都靠自己觅食,广阔天地,食物繁多,任其选择,它们总可以找到自己所需的食料。蟋蟀出土后,被畜养者禁锢于狭小的瓦盆内,就应投其所好,弄清它们喜爱吃些什么,吃怎样的饲料有利于它们的健康,有利于日后的格斗,有利于减缓衰老。

    蓄养蟋蟀,应遵循回归自然的原则。蟋蟀在野外,以植物的根和茎为主食,各种昆虫等为辅。因此,蓄养蟋蟀,应以植物性饲料为主,辅以动物性饲料。

    植物性饲料以米饭为主,常见的饲料还有:玉米(粉)、豆类(粉)、小米、嫩菱、栗子、胡萝卜等。每隔几日,可以添些青饲料来调整,如:冬瓜(去皮)、嫩瓜叶、嫩豆叶、菜叶、嫩草叶等,但必须注意青饲料无农药污染方可使用。适时为它们换换口味,重振其食欲,常吃常新,充分满足身体的各种需要,为格斗打下良好的基础。近年来虫界流行的混合饲料,笔者早在八、九十年代就已使用,那时是从画眉料中得到的启发,只是要减少荤料成分,喂养蟋蟀也很好。水果味甜,蟋蟀很爱吃,但因含果酸,多吃易便稀,也易衰老,故少喂。

    动物性饲料早秋不宜使用,应在晚秋蟋蟀食量减少时酌情喂之,过早使用蟋蟀会提前老化。动物性饲料应以昆虫为主,如:蝗虫、苍蝇(虽好,但慎用!因其习惯生活在脏处,蟋蟀吃了沾上药水的苍蝇会中毒)、虫蛹等。另外入药用的洋虫也是很好的饲料(一般在出斗前使用)。而面包虫因腹中油脂过多,勿用。水产类饲料可以用些蟹肉、虾肉,但鱼等荤腥类食物慎用。油脂肉类忌用。
   
    无论是植物性饲料还是动物性饲料,在喂养蟋蟀时要注意搭配,不可一贯制。蟋蟀总吃一种食物,会腻烦拒食,故应适时为它们换换口味,重振其食欲,常吃常新,充分满足身体的各种需要,为格斗打下良好的基础。

   蟋蟀怕光(见光易老),白天藏身暗处,晚上出来觅食。笔者以为,投放饲料应选择在傍晚时分,吃乘的食料应及时拿出,不应久置盆内。根据笔者的长期观察,蟋蟀拉屎喜欢拉在潮湿处和水盂内,吃乘的食料上也是它们避暑和拉屎的好地方,蟋蟀的爪钩经常粘上食物会引起烂爪的情况发生,应注意。




春秋剪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26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27 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请使用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0534-5886020(山东)|010-68485953(北京)|手机版|蟋蟀城论坛 ( 鲁ICP备12010671号-1 )

GMT+8, 2024-4-30 10:33 , Processed in 0.224618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12-2020 蟋蟀城网 蟋蟀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