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城网——蟋蟀论坛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55|回复: 10

蟋蟀情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25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蟋蟀,俗称蛐蛐儿,这一点我想任何人都应该知道。斗蛐蛐儿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也是至今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中国蟋蟀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具有浓厚东方色彩的中国特有的文化生活,也是中国的艺术。它主要发源于中国的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中下游。斗蟋蟀始于唐代,盛于宋代,直至清代、解放后,直至今天,依然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古时候,人们管蟋蟀叫“促织”,读过蒲松龄先生《促织》的人对这个名字都不会陌生,同时也都会了解到当时社会上以捉促织为生的人们的悲苦生活,也就从侧面了解到蟋蟀文化在我国封建社会的地位。

我出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老北京,从小在胡同四合院中长大。记得小时候,每逢盛夏,胡同口都会有或三五人、或十数人围在一起,蹲在地上,把头凑在一起,目不转睛地盯着圈子中间那一两个小罐罐,嘴里还都不停地喊着类似于“加油”的京腔。

我从小就是个很喜欢新鲜玩意儿的人,凡是有趣的事情,我都会去尝试。爸爸是个斗蟋蟀的高手,更是“名捕”。他经常在休息日骑车带我去公园或庄稼地里面抓蛐蛐儿。我呢,就在一旁帮着叠一个个的小纸筒,把捉到的一个个放进去。那时候觉得很好玩儿,而我自己却一个也抓不到,只见满地都是蹦蹦跳跳的,一伸手,再一捂,张开手,却发现空无一物。虽然自己的尝试无一成功,却也从那时起练就了辨识各类草虫的本领,我想很少有人知道蛐蛐儿的同类还有油葫芦、坌头儿(也称棺材板儿)、劳蓂,更别说道出它们之间的区别了。其实,只有蟋蟀是会“掐架”的,其他的几种都是不开牙的哦。

带着战利品满载而归,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拿出各式各样的瓶瓶罐罐,到院里的花圃里用小铲铲些土,均匀地一个个把这些瓶罐铺满,每个里面的土约莫两厘米厚,然后再捣实,垫平,最后把小罐倒过来,倒出浮头儿的尘土,这样,蛐蛐儿的新家就做好了。

下面一个程序很关键,那就是选拔。先拿出一个大一点的器皿,打开两个纸筒,将蛐蛐儿放到里面。然后观察蛐蛐儿的个头、颜色、形态、须和尾(也称眼儿)的完整性,把不好的那一只放到另一个大器皿中。依次一只只把蛐蛐儿进行比较,这样经过一次大循环,基本上好的蛐蛐儿就选出来了,把它们放到各自的家里。大功基本上就告成了。

最精彩的地方当然就是斗蛐蛐儿了。说来也真奇怪,这么样的一个小家伙,居然如此好斗。在它们眼力,真的是容不得“别人”呢。我很喜欢看斗蛐蛐,喜欢从对峙到分出胜负的整个过程,不知道为什么。

这里面有很多门道儿的,也有很多讲究。我也是花了很多年才掌握了这其中的奥妙,也才体会到这其中的真正乐趣。

蛐蛐儿在被放到一起的时候,先是会它们常常的须上下左右的探索,它们的须极其敏感,越好的蛐蛐儿,触须的灵敏度也就越高。当彼此的触须碰到一起时,它们都回立刻锁定目标,然后...激动人心的时刻就要到来了。它们或者会立马张开大牙冲向对方;或者会原地不动,陷入僵持,静无声息;或者会鼓翅高鸣以示警告;又或者会调转身躯,用强有力的大腿向后方用力弹出,发出嗒嗒的声音,同时身体也会随之有力地颤动。观者的心情也会随之不由得变得紧张起来。

...片刻后...

一场大战在所难免,两个尽力把牙齿张到近180度的小家伙撕咬在一起。只见一忽儿这个用牙齿钳着那个的牙齿把对方举起来,一忽儿那个也毫不示弱把那个推倒了罐子的边角。有时候咬到力出,发出轻轻的“咔”声,两个都被对方摔倒了一边,然后再看这两个的牙,都是被咬得有些歪曲,牙下面的小触手也都在不停的抽搐,我想,这是不是就像人们在被别人震裂了虎口一样呢。我曾天真地以为这就是最终的结局,谁知还没等我反映过来,它们就又咬作一团。还有的时候,咬得不可开交时,它们都会被对方的力量架起来,只有后腿着地,牙齿还是紧紧咬在一起。这种焦灼状态会持续短则两三秒,多则近一分钟,这主要取决于双方的力量对比。但是无论结果如何,双方都会多少受到些伤害。获胜方会不断高鸣来炫耀自己的胜利,失败者会像丧家犬一般在罐子里疲于奔命,甚至被获胜者咬出罐子。我想,这种伤害决不仅仅是来自肢体上的,更重要的是对自信的打击。也许很多人都不知道,蟋蟀这种草虫,其实,就像我们人类一样,是靠“自信”去生活的。

那时候爸爸会告诉我,斗败的蛐蛐儿要放到小罐里“闷”上一段时间,然后就又会开牙了,也许这是给它一个闭关修炼、重拾信心的机会吧。获胜的蛐蛐儿也要调养一段时间,如果它可以屡战屡胜,就可以不断积累信心,从而成为真正的王者。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蛐蛐儿相遇都能上演上述的精彩战例,前提是二者都是优中选优的上品。这就不得不提到蛐蛐儿的选拔标准了。

好的蛐蛐儿,首先要无“四病”,即仰头、卷须、练牙、踢腿。外观颜色也有尊卑之分,“白不如黑,黑不如赤、赤不如黄”。头大者为佳,因为都大则牙大。善鸣者非善,因为浮躁则不沉稳。体壮者为佳,体壮即体长、体重。头低者为佳,因为在撕咬时,仰头很容易被对方咬到颈部。“探眼儿回头者”为佳,即用蒸熟后特制的日菣草或马尾鬃引斗其尾,善斗者会立刻调转头部咬噬,不善斗者则会用后腿弹踢。此外,飞禽者不佳,牙小者不佳,不熟者(即刚脱壳)不佳......

小时候喜欢看斗蛐蛐儿,觉得很刺激,也很好玩儿。渐渐长大后,觉得这样很“残忍”,就不再喜欢看人家斗了,自己也很少斗。人家说,蛐蛐儿每斗一次,就会少活一周的时间。我想,大自然中的蛐蛐儿有那么大的栖息地可以做窝,肯定很少有狭路相逢的情景了,也就很少需要拼死一搏了。我把它们捉回来,就是为了让它们每天这样斗下去?这不是和古罗马的竞技场一般了么?我不忍看它们伤痕累累,不忍再听它们无力的嘶鸣。

我突然发现,我爱蛐蛐儿,并不是因为爱看它们咬斗,而是爱它们好胜的性格,爱它们勇于争胜的精神。

这以后,我就开始悉心呵护我的小家伙们了。每日喂它们栗黄、蔬菜、水果,给它们清理生活环境,给它们晒太阳......我发现,它们比往昔更爱叫了,声音清脆而有力,我仿佛听出了喜悦和幸福。

由于长大些了,我还经常自己出去捉蛐蛐儿,青出于蓝,我也是小名捕了。回来也是依样画葫芦,对它们分类选拔,不过待遇还是平等的哦。

我经常会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还做过日记,来记录它们的生活规律。还找来各种书来学习有关的知识。我对蛐蛐儿的痴迷到了相当的程度。


自古就有人说:“玩物丧志。”的确,当一个人痴迷一件东西、一件事情的时候,很可能会耽误其它正经事。但我并没有,我并非像很多人那样拿斗蛐蛐儿作为赌博的工具,我从小与世无争,我从饲养蟋蟀的过程中,获得了多少别人所根本无法体会的快乐和知识!“玩物丧志”也只是对那些纨绔子弟的评论,对我而言,饲养蟋蟀,培养了我的爱心、观察力,丰富了我的知识,拓宽了我的兴趣。

妈妈说我是个经常可以创新些别人没有想过的东西出来的孩子。爸爸不信。但是有一次,爸爸信了。

自古,人们都是饲养蟋蟀的成虫,也就是脱壳后的蟋蟀。脱壳以前的蟋蟀不会撕咬的,那时的蟋蟀很脆弱,也不会鸣叫,俗称“秧子”。蛐蛐儿秧子在要脱壳前,背部的小翅会翘起,整个身体的颜色会变黄、变深,行动会变得缓慢起来。在捕捉蟋蟀时,很多人都忌惮会不小心碰坏了它们的触须和尾,那样就影响了蟋蟀的美观(美观首先要求完整)。可是,由于其触须往往很长,尤其是个头大的蟋蟀,触须可长达6-8厘米,这在捕捉时就很难保证不碰断触须。专业捕捉蟋蟀的人都使用蛐蛐儿罩子,是一种类似小笼子的工具,把蛐蛐儿扣住,然后把底部的屉子推进去,就捉住了。但是这在平地上还行,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就很难奏效了。

一日,我突发奇想,决定捉几只秧子回来养。爸爸也莫名其妙。那时正值暑假,我下午自己出去,一个多小时就回来了。爸爸下班回家,发现多了几个小罐,打开盖子一看,里面是个头很大的秧子,爸爸问我:“你捉这个回来养着有什么用啊?”我嘿嘿一笑,不作声。

次日清晨,我起得很早,偷偷来到小罐旁,打开盖子,我兴奋地难以抑制。只见一只如白玉般的蛐蛐儿卧在那里,从头到尾都是乳白色的,只有眼睛是黑色的,真好看!我忙叫醒爸爸,让他来看。爸爸也高兴的笑了。

当天,所有的秧子都脱壳了,晚上的时候,它们都变成了黑色,只留下翅膀边缘那一抹白色。爸爸笑着对妈妈说:“你儿子还真行!这都能想得出。这些可都是个头大的全须全眼儿的上品啊!”我笑了,那天我很开心。

一周后,我的蛐蛐儿新军就茁壮成长为一支精良的部队。本不打算让它们去斗的,可是无奈邻居小孩儿挑衅,我也就像蛐蛐儿一样好斗了。好在结果不错,我全胜而回。决心好好犒劳它们,让它们度过立冬。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天气渐冷。外面只有偶尔的三两声虫鸣,可以断定,那是蛐蛐儿的叫声,来自胡同墙缝,来自草窠的洞穴中。是啊,也只有蛐蛐儿还可以在这瑟瑟寒风中顽强地低鸣,声音虽然颤抖,虽然日渐衰弱,但自由的欢心和坚强的精神依然如故。

胡同里所有养蛐蛐儿的人家的虫鸣声都已成为回忆,他们用蛐蛐儿的青春去赌博,也难怪了。只有我家,一进屋,仍然是虫鸣声一片,不绝于耳。我每日都会给它们更多的好吃的,把它们的放在朝阳的地方,每天都会打开盖子,让他们享受阳光普照,听他们唱欢乐的歌。

也奇怪了,写到这里,我不禁眼眶有些湿润,我想,我真的好爱这些小家伙。

冬天终于到了,凛冽的寒风吹散了最后的一丝暖意,外面的世界再也没有秋虫的悲鸣。进屋开门,簇拥在我家火炉旁的,是那仅剩的十数个小罐,里面就是我答应过它们让他们度过立冬的小家伙们。是的,我做到了。可是,它们早已不是当初茁壮的小家伙了,它们已经是风烛残年。它们的腿上、脚上、身上到处都是小泥粒,它们已渐渐丧失自理能力,行动也日渐缓慢,它们大都张开四肢,趴在罐里,发出断断续续的衰弱的叫声。但,这声音依然是自由的,快乐的。

自此,每天都会有一两只蛐蛐儿倒下,睡去,我呆呆地望着罐子里的它们,落下了泪。伴我近五个月的小伙伴们一个个离开,我很伤心。但他们是不是都已经活得很满足了呢?也许是吧。

还有一只活着,今天是十一月二十日。十一月二十一日晨,我听不到往日清晨的叫声,打开盖子,它也......

...一年又过去了...

生活就这样辞旧迎新、冬去春来、周而复始。每年我也都会像往年一样,从捉秧子开始,一直为它们养老。每年,我都会积累一段美妙的回忆。至今如此。

我想,我爱蛐蛐儿,不仅因为它们好胜,也因为它们顽强,更因为它们渴望自由,生命对它们来说虽然短暂,但只要是自由和幸福的,那就是永恒吧。更何况还有七日之鸣的知了、还有朝生暮死的蚍蜉,还有须臾已毙的蜉蝣呢?与它们相比,蛐蛐儿们也已经足以倍感幸福了。更何况还有我对它们这么好呢?对么,我的小家伙们?

题后记:
这几年很少能在野外捉到蟋蟀了,公园里居然更是少得可怜,尤其是从前蟋蟀的世界,颐和园,现在的小草被修剪的整整齐齐,再也没有蛐蛐儿的居所了。无奈,昨日买了十个簦浆罐,又买了数只大蛐蛐儿,心头大喜。今早忆起往年捉养蟋蟀的经历,心中不知不觉泛起一丝愉悦、一缕伤感、一份满足。特此写出来与大家分享,也让更多的人了解蟋蟀这种小生物,喜欢它们,并给它们一片生活的空间。
  此文转自新浪博客,作者朱澄,2006年9月6日。在此谢谢作者朱澄与大家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5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楼主发贴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5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都有蟋蟀情结!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5 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5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5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3楼(影无斜) 的帖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5 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2楼(神曲) 的帖子

神曲:我们都有蟋蟀情结!谢谢分享! (2012-11-25 10:54)
你有我有全都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5 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4楼(上峰上) 的帖子

上峰上:管理员你好,最辛苦的是你! (2012-11-25 16: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5 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6楼(上峰上) 的帖子

说的好!谢谢神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6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顶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6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9楼(风清云淡) 的帖子

谢谢风轻云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请使用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0534-5886020(山东)|010-68485953(北京)|手机版|蟋蟀城论坛 ( 鲁ICP备12010671号-1 )

GMT+8, 2024-5-2 07:51 , Processed in 0.21385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12-2020 蟋蟀城网 蟋蟀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