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城网——蟋蟀论坛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221|回复: 18

[分享] 转帖---秋虫白虫的分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28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年差不多这个时候的一帖白虫和秋虫的分辨,经过分房一年的艰苦努力,已经不太实用了,并且大量的人工大棚白虫确实难以分辨,鉴于大量的玩家被白虫、大棚白虫搅的头昏眼花,我将自己分辨的方法告诉大家,希望大家补充,一起共同进步。
    首先要充分认识什么是白虫、什么是地白虫、什么是大棚白虫、什么是一代仔,什么是多代仔,这个一个蛮复杂的解释过程,各位请耐心看,而且搞清楚这些概念,会比较容易的掌握分辨的方法。
    白虫:纯人工环境中,大吃大喝缺少运动的产物,典型的特点就是大部分虫运动少,脂肪堆积大,造成小六跳,大头大身胚,这里面又要分多代仔和野生一代仔已经多代一代交配仔,后面我会自己分解大体的区别。
    地白虫:在纯人工环境下,饲养至4-5蜕(差不多黄豆大小,注意绝对不是还有2蜕就成虫)然后在6月15-20日左右,野放于一定区域中,并且定期去投喂食物的白虫,这些白虫,大体在8月初时候成虫,这样的白虫经过野生环境的磨练,六条会长大,脂肪堆积会变少,同时身形也灵活,同样分成多代仔和野生一代仔已经多代一代交配仔,这里面以野生一代仔最难区别,部分虫几乎和野生秋虫无差别。
    大棚白虫:纯人工环境下,饲养至4-5蜕,然后在5月5-9月20日时间段内,投放于大棚中,并且定期去投喂食物的白虫,这些白虫,可以在温度适合的任何时间成虫(大棚积温高,可放秧子时间长),这样的白虫经过类野生优越环境的磨练,六条会长大,脂肪堆积会变少,同时身形也灵活,同样分成多代仔和野生一代仔已经多代一代交配仔,这里面以野生一代仔最难区别,同样的部分虫几乎和野生秋虫无差别。
    以上分辨的难度排名(由简到难):1、多代纯白虫 2、多代大棚白虫 3、多代地白虫 4、混代纯白虫 5、混代大棚白虫 6、混代地白虫 7、一代野白虫 8、一代大棚野白虫  9、一代野放白虫
以下为书写方便,白虫全部用1-9数字代号标示。
    第一篇:入眼
    野生虫和多代白虫1.2.3,在感觉上有明显区别,秋虫包扎明显比白虫紧,且比较干,缺少水润感,同时身体上有一层明显的蜡质层反光,皮壳看上去结实,同时多代白虫由于遗传的因素和食物的因素,活动量较小,大部分都是大头、大身胚,小六足的东西。特别是身胚,异常高厚,同时肉质感很松弛。有部分分房在蟋蟀秧子时期就大量饲喂特殊的添加剂以及虾青素,促进皮壳的生长和色素累积,造成一定程度上白虫有那么点秋虫皮壳的意思,但由于缺少阳光和空气的激化,总体上看:皮壳蛮厚,但缺少密度感,颜色蛮深,但有点透明状,同时色很浮,眼光下几乎不见色反光,水汪汪一片。
    具体区别点:
1、 秋虫包扎紧,白虫包扎松,这个包扎松是全方位的,皮壳、肉身、六足架构、身体的连接部。松是多代白虫和秋虫最大的区别。
2、 秋虫六跳大,饱满,特别是大腿外侧宽度大,白虫六跳小,干瘪,侧过来看,外侧的宽度和身体完全不成比例,同时腿斑无立体感,全模糊在一起。
3、 秋虫爪花大,色深,肉眼能观察明显,大腿关节红,鲜艳,白虫抓花小,色白或蛋黄色,远看疑似无爪花,大腿关节色淡。注意,秋虫才蜕皮的虫,这条不适用。同时秋虫爪花带弯钩,白虫钩度极小。jbljbl提到的爪花的开放角度,没大样本量的仔细观察过,不知道是个例和事普遍情况,说不上正确与否,以待日后观察,感谢jbljbl提供线索。
4、 秋虫头盖黑亮(即使刚蜕皮的虫,头盖一定黑,但未必亮),白虫头盖在光线下基本呈现咖啡色(阳光基本能透过,隐约看到里面),养到老足,也会逐渐变黑。但没有分房会把白虫养老了来卖(这个工作量是要死人的,最求利润的分房不可能这样做)。
5、 秋虫项皮有疙瘩,毛丁、细纱或者光皮,同时项皮饱满,无亏欠感,白虫基本都是稀疏绒毛的项,或者粗看无毛,但有白色或者兰色一层颜色的遮盖,看起来很不舒服,感觉就像发霉的样子。白虫头项虽大,但项皮有明显的亏欠感,视觉上感觉密度不够。
6、 秋虫色落明显,色饱和强,即使嫩虫,颜色也深厚,在阳光下能明显感觉到色光的反射。白虫色落淡,就好象被水泡过的印刷品,有点退色的感觉,同时阳光下有半透明的感觉。
7、 秋虫须粗,坚韧,白虫须细,柔软,这条非常关键,基本可以十拿九稳。秋虫的须占上水,依旧保持坚挺,白虫须粘上水,基本会被水粘上,无法脱离,有饲养过白虫的人基本都会发现,白虫的须粘到水碗里,基本上就念在里面了,一定要身体移动才能把须从水里那出来,秋虫则可直接靠须自己的力量,让须摆脱水的粘连。
8、 秋虫腹节结构紧凑,致密,即使有脂肪层,肚色依旧为米白色或者嫩白色或者黄色。白虫肚子连接松弛,显示纯白色、灰白色、青白色。
9、 牙齿:野生虫牙齿由于一直处于磨练状态(挖洞、吃食),一般来说,牙齿的密度感觉强烈,即使牙小,但也有饱满和立体感 ,牙齿前部锯齿长,色黑、发亮。白虫牙齿缺少锻炼,即使大,但密度感极差,白呼呼的一副大牙,水润感很强烈,同时牙齿前部锯齿短小,色淡。

    野生虫和混代白虫4.5.6,在入眼感觉上同样有一定区别,但比多代的区别难度大一些,混代白虫包扎、色光都比较接近野生的大棚虫,同时由于遗传和食物的因素,同样大部分张的比较大头大项。同时里面又有公本一代和母本一代的区别,母本一代更加难以区别。
    具体区别点:
1、 包扎稍有区别,但部分虫会显示出和野生一样的包扎,特别是野放的混代,包扎上极难区别。
2、 秋虫六跳大,饱满,特别是大腿外侧宽度大,混代白虫由于大部分比较大头大项,同时由于遗传因素(活动比一般虫少),六足虽然得到一定锻炼,但依旧存在一个局促感,具体感觉就是六足紧靠身体,不伸张。
3、 爪花这条,区别并不是太大。
4、 秋虫头盖黑亮(即使刚蜕皮的虫,头盖一定黑,但未必亮),混代白虫头盖在光线下依旧呈现咖啡色(阳光基本能透过,隐约看到里面),但这个度比多代的要好很多,同时也有少数会和秋虫一样。
5、 秋虫项皮有疙瘩,毛丁、细纱或者光皮,同时项皮饱满,无亏欠感,混代白虫在这点上保留了较多白虫的特征,基本都是稀疏绒毛的项,或者粗看无毛,但有白色或者兰色一层颜色的遮盖,看起来很不舒服,感觉就像发霉的样子。少数这个特征也不明显。
6、 秋虫色落明显,色饱和强,即使嫩虫,颜色也深厚,在阳光下能明显感觉到色光的反射。多代白虫同样色落明显,但色饱和不强,颜色也不足够深厚,在阳光下色光的反色不明显。
7、 虫须这条,基本无用,但4依旧明显,5-6由于野生环境,须得到了极大的锻炼。
8、 秋虫腹节结构紧凑,致密,即使有脂肪层,肚色依旧为米白色或者嫩白色或者黄色。多代白虫肚子连接松弛特点依旧明显,但颜色可能显示和秋虫一致,野生的棚虫,同样肚子连接松弛,通俗点说,就是大部分人说的粗肉身,但和粗肉身还是有点区别的。青白色。
9、 牙齿:对4适用,5-6不适用。

    第二篇:动态篇
    秋虫和多代白虫1.2.3,在动态感觉上有明显区别,秋虫活、白虫死,极少数白虫动态和秋虫类似。
1、 秋虫怕光,怕风,白虫99%的不怕光、不怕风,秋虫开罐基本躲藏,白虫好象没事情一样。同时口吹起,秋虫惊跳(严重脱水的不算),白虫夹尾(极少数白虫也会惊跳).
2、 秋虫动态落差大,要么一动不动缩着,要么急走急跳,白虫动态基本一致,永远呆呆的,少部分可能也有秋虫动态,但把盖子多盖上卸开几次就会有区别。
3、 秋虫开罐子后会对光线差产生感觉,须会有明显的活动,白虫则须几乎不动,或者活动的非常少。
3、 秋虫打开小罐子,通常小罐子下的泥巴会有被挖掘的痕迹(只要隔夜,秋虫基本都挖洞,但泥太硬太干,挖不动不算)白虫很少有挖泥的习惯(即使挖,也挖不了多少),如果放在盆里垫纸 ,秋虫白虫一样咬纸。
4、 秋虫善跳,基本都可以连续3跳(特大利马不算,他跳不动)白虫能连续两跳的不多,三跳的较少。
5、 秋虫落草,虫来性迅速,左右回旋快,牙齿闭合也快,同时感觉顶草的力量明显,白虫相反,特别是左右回旋,显的非常笨拙。
6、 秋虫弹腿有力,基本可以把草弹很远,白虫相反(地板特差的秋虫除外),这个力量的比例,大家可以感受下,6正的白虫弹腿力量没有2正的秋虫大。

    野生虫和混代白虫4.5.6,在动态感觉上有较少区别,秋虫活、混代白虫较昏,少数白虫动态和秋虫类似。
1、 光线对4适用,对5-6无用。
2、 动态落差对4有用,对5-6几乎无用。
3、 开罐光线对4适用,对5-6无用。
3、 无用
4、 对4适用,对5-6无用。
5、 这条上还是有所区别的,多代白虫,大部分遗传了白虫跟草慢的特点,转身等较为不灵活,边上有个野生虫做对比,感觉还是蛮明显的。
6、 基本无用

    第3篇:饲养篇
    秋虫和多代白虫1.2.3,在饲养中有明显区别。
1、 秋虫入盆后头三天食量巨大,体重增加迅速,基本可以增加30%以上体重,白虫食量小,体重无明显变化。(入盆晚的秋虫,体重无明显增加)
2、 秋虫洗澡时候反映激烈,白虫反映明显小于秋虫,注意,不要用弹水的声音来判断,白虫弹水,一样声音明显。但耐力上是有明显区别的。此外大部分秋虫,直接倒入水中,是浮在水面的,白虫会直接沉入水下后浮出水面。
3、 秋虫刚入盆时候基本有跳盆或者爬盆习惯,白虫基本没有。
4、 秋虫落三尾贴领迅速(三尾上背后,领子出的快)白虫很慢。同时秋虫领子大,饱满,白虫领子极小,6正的虫,只有2正秋虫领子的大小。

    野生虫和混代白虫4.5.6,在饲养上有一定区别。
1、 这条对4适用,对5-6稍适用,但现在有些分房,为了看起来更加像秋虫,捕捉前1个星期不投喂饲料,多代白虫入盆后一样猛吃。
2、 几乎无用。
3、 几乎无用。
4、 秋虫落三尾贴领迅速(三尾上背后,领子出的快)白虫很慢。同时秋虫领子大,饱满,多代白虫领子依旧极小,6正的虫,只有2正秋虫领子的大小。这条特别有用。
5、 秋虫对环境适应性强。饲养20天后,走色养瘫比例少,即使有大部分是大棚虫。多代白虫则大部分走色,动态涣散,养瘫,少数会保持入盆时的状态。至于翻爪和烂爪,和盆有一定关系,野生虫翻爪的比例似乎比白虫更高,是不是正确,还有待进一步饲养中观察。
    123类别的多代白虫,基本可以从收的过程中就排除掉,456类的混代白虫在收的过程中比较难排除干净,特别是6这类,需要大量的观察和比较,特别是现在卖虫的,够坏,在野生虫里掺杂50-70%这样的虫,然后告诉你,部分是大棚里抓的,这样几乎人人中标,对这样的一批虫,一定要多看,如果发现30%左右的虫,皮色形态接近,同时10%的虫表现出白虫动态的,这批虫就没必要看了,可以保证是掺杂了白虫的,同时希望大家一个不要买,即使确定是里面几个是秋虫的也不要买,让他卖不掉,这样下次他才不会卖白虫。

    789类从实际上讲,其实就是秋虫,只不过7这类会有点白虫特点,类似于5-6。8-9是完全和秋虫无异的,至少我是绝对没本事去分清楚,从实际来看,8-9由于5龄前得到了足够的营养和保护,出虫率反比纯野生来的更好点。但大部分7,由于环境的改变,同时饲养过程中有一定惊扰,个体很小。8-9的个体也会在5龄前受到一定影响,大虫的比例明显少,经济效益和野生的不会有太大区别,分房最求最大利润,很少有人回去这样劳心费力不赚钱的事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8 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8 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8 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听涛老师转帖辛苦!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9 07: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9 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9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9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收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9 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9 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7楼(无往不胜) 的帖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9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了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31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31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31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好帖,只得好好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1 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13楼(金陵草公) 的帖子

韦大师也来了。欢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请使用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0534-5886020(山东)|010-68485953(北京)|手机版|蟋蟀城论坛 ( 鲁ICP备12010671号-1 )

GMT+8, 2024-10-3 10:48 , Processed in 0.20312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12-2020 蟋蟀城网 蟋蟀论坛

返回顶部